隨着「港區國安法」實施兩年,官方一直不願意公開下架書籍名單,但暗地裡進行 一連串的「禁書」封殺潮,從沒有停止。本月初,《明報》1 發現,有中學下架至少200本「敏感」書籍;然而,《蘋果日報》停止營運一年,《誌》發現本港公共圖書館的電子剪報「慧科」(Wisenews),全數刪除《蘋果日報》報道,變相在公共領域無法在圖書館剪報搜尋《蘋果日報》紀錄,《蘋果》在官方角度如同「禁報」。
另外,《誌》根據政府網頁上載的中文電子書書單,發現今年3月更新的公共圖書館電子中文書庫中,下架至少28本「敏感」政治書籍,包括3本由六四民運人士王丹撰寫的著作、佔中發起人戴耀廷著作《佔領中環︰和平抗爭心戰室》,及浸大講師呂秉權著作《踢爆國情》等。
有關書籍下架原因不明。不過,據今年局方在4月在立法會接受議員質詢2時透露,局方會定期審視或違本港法律,或「不利於國家安全」的資料,並將資料註銷,惟至今仍拒絕透露有關註銷的資料清單。

圖書館職員稱︰黎智英著作違《國安法》已「送走晒」
創刊26年的《蘋果日報》去年 6 月 24 日,宣布出版最後一份實體報章。停運數日後,有傳媒發現,康文署轄下公共圖書館內《蘋果日報》實體報紙、《壹週刊》實體雜誌,及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著作全數下架。
事隔一年,《誌》記者到公共圖書館翻查刊物情況。有職員向記者稱,黎智英的著作,包括2015年曾受「圖書館資源選介」公眾借閱的《創業家的黎明》,因受《國安法》限制,「全部呢一類書都被人下晒架,唔喺我哋呢度,送走晒㗎喇」。
至於其他刊物,記者以「蘋果日報」為關鍵字,在公共圖書館檢索系統,搜索書籍。結果顯示,有 54 項相關刊物仍在架上,但書籍大多是消閑及升學實用類,絕大部分書籍均與政治無關。仍在書架包括由《蘋果日報》出版的《全港副學士及高級文憑指南 2008》、《食盡全球海鮮》及《香港行山王︰發燒友必備攻略本》等。與政治較為相關的,只有《留住百年回憶︰1997 香港回歸紀念特刊》、《回望香港十年》及由《壹出版》出版的《黃毓民短打》。部分書籍只限館內閱讀。顯然,康文署針對所有《蘋果日報》出版有關政治的書籍。

圖書館電子剪報將《蘋果日報》全數下架
至於線上,記者在圖書館內使用「慧科」剪報,發現無法搜尋《蘋果日報》,並無法考究刪除報道時間。記者再以「六四」為關鍵字搜尋,發現隨着《蘋果日報》所有報道被刪除,累計損失 14,143 個「六四」搜尋結果,即損失約7.27%報導;再按「香港地區」媒體分類,損失率高達近 17%。(註:統計由1998至2021年為止)
然而,按目前本港地區的「六四」搜尋結果,排行榜首幾位的主要報導媒體包括左派陣營的《大公報》、《文匯報》、《東方日報》,及傳統報章《明報》。
圖書館電子書庫至少28本敏感書下架
除了「蘋果日報」變成「空白」外,其他「敏感」政治書籍亦難逃厄運。記者按「六四」、「佔中」、「抗爭」等關鍵字,以及按作者名稱,例如六四民運人士、47人案被告、支聯會成員及牽涉《國安法》案件人物的名字,搜尋公共圖書館中文電子書庫,再對照2020年3月及2022年3月逾1.5萬本公共圖書館中文電子書紀錄,發現少至有28本中文電子書被下架。
遭下架的電子書可分類如下︰
- 「六四」書籍,如3本由六四民運人士王丹撰寫的書籍、《末日倖存者的獨白 劉曉波的「六四」回憶錄》及《六四前後》上、下冊。
- 牽涉本港社運的書籍,包括記錄2012年反國教運動的《廣場絕食日記》、2014 年記錄佔中運動的《生於亂世 有種責任》。但由香港警察隊高級警司、曾服務警隊 38 年何明新等人撰寫的《佔中運動實錄》獲署方保留。
- 牽涉《國安法》案件的作者,包括 47 人案港大法律學者戴耀廷 3 本書籍、被控「煽動他人顛覆國家政權罪」的前支聯會副主席何俊仁著作《謙卑的奮鬥》同樣遭下架。
- 部分探討「本港本土史」、本港殖民歷史及台灣民主化歷史的書籍,如徐承恩的《城邦舊事︰十二本書看香港本土史》、高馬可的《香港簡史︰從殖民地至特別行政區》等,同樣遭下架。
- 涉「敏感」書名的書籍,如浸大講師呂秉權的《踢爆國情》、突破書誌《Breakazine》部分刊物《香港命水》亦遭刪除。
記者再翻查這28本下架的電子書,只有《好青年哲學讀本》的實體版可供借閱,分別為2017出版、2018年及2021年出版,共有3冊。惟翻查資料,《好青年哲學讀本》一共出版4冊,目前公共圖書館並沒有2020年《大時代的哲學 – 系列之三》出版一冊。記者隨後向職員查詢,職員稱該書本目前沒有紀錄,可能館方未有購買,或因損毀而下架。




下架的標準︰書籍曾被左報狙擊?
就著下架的書籍,記者按書名、作者及出版商名稱,翻查過去報導紀錄。結果發現,《文匯報》曾多次狙擊公共圖書館,指控其館藏存有「煽暴港獨」書籍,要求署方正視問題。
當中被點名批評的書籍,全部被康文署下架,包括下列圖表中,陳淑莊的《邊走邊吃邊抗爭》、鍾祖康的《向中國低文明說不》等。不少涉事作者如何俊仁、戴耀廷等其他有關社運或抗爭、批評中國的書籍亦被下架。另外,第60期《Breakazine》在2021年5月期間,曾被《大公報》及《文匯報》指控為「煽暴」刊物,其後第59「催淚香港」及60期刊「勇氣不滅」被下架。
與此同時,部分出版社亦成為左報抨擊對象,包括「聯經」在內的多間台灣出版社,因出版香港「煽暴」書籍,惹來《文匯報》批評;「時報文化」也因為出版《八國聯軍乃正義之師》而遭受到不點名批評。「明報出版社」旗下的「明窗」所出版的兒童讀物《一讀就懂!孩子必須知的法律常識》亦曾被《大公報》批評指誤導年輕人「鑽法律空子逃避刑責」。
「聯經」、「時報文化」、「明窗」或「明報」、「突破」出版的書籍,在以下被下架的書籍中共佔28.6%。換言之,康文署下架的準則不會只跟從左報點名,他有一套的「國家安全準則」。
《誌》發現28本被下架的完整書單
書名 | 作者 | |
---|---|---|
1 | 王丹回憶錄 從六四到流亡 | 王丹 |
2 |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十五講 | 王丹 |
3 | 關於中國的70個問題 | 王丹 |
4 | 末日倖存者的獨白 劉曉波的「六四」回憶錄 | 劉曉波 |
5 | 六四前後(上冊) : 對八九民運前後的政治分析 | 丁望 |
6 | 六四前後(下冊) : 附錄:文件與參考資料 (1985-1995) | 丁望 |
7 | 廣場絕食日記 | 韓連山 |
8 | 佔領中環: 和平抗爭心戰室 | 戴耀廷 |
9 | 對話 X 佔領 | 戴耀廷 |
10 | 法治心:超越法律條文與制度的價值 Liberal 系列 | 戴耀廷 |
11 | 邊走邊吃邊抗爭 | 陳淑莊 |
12 | 生於亂世 有種責任 Our responsibility | 周淑屏 |
13 | 抗命時代的日常 | 何式凝 |
14 | 謙卑的奮鬥 | 何俊仁 |
15 | 城邦舊事 十二本書看香港本土史 | 徐承恩 |
16 | 城邦舊事 The history of Hong Kong in 12 books : 十二本書看香港本土史 | 徐承恩 |
17 | 傘聚 | 區家麟 |
18 | 踢爆國情 | 呂秉權 |
19 | 踢爆國情. II | 呂秉權 |
20 | 好青年哲學讀本 | 好青年荼毒室 |
21 | 重構台灣 Reconstructing Taiwan: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contemporary nationalism : 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 | 蕭阿勤 |
22 | 香港簡史︰從殖民地至特別行政區 | 高馬可(John M. Carroll) |
23 | 向中國低文明說不 | 鍾祖康 |
24 | Breakazine! 香港命水 048 | Breakazine!創作小組 |
25 | Breakazine! 不如我哋重頭嚟過? ──給下一輪亂世的備忘錄 045 | Breakazine!創作小組 |
26 | Breakazine! 速食新聞: 如何對抗被餵飼的命運 044 | Breakazine!創作小組 |
27 | Breakazine! 仆直 050 | Breakazine!創作小組 |
28 | Breakazine! 051 | Breakazine!創作小組 |
禁絕至少8本中共政論雜誌
除了上列電子書,部分談論中國、台灣的政論電子雜誌包括《外參》、《Beijing Review》、《台灣醒報》、《內幕》、《明鏡月刊》、《中國密報》、《天下雜誌》及《兩岸商情》一同下架,刪除時間不明。但記者從網上歷史紀錄搜索,這些雜誌於2019年仍存在痕跡。
按公共圖書館的描述,有關消失的電子雜誌簡介如下(節錄)︰

《台灣醒報》雜誌簡介︰「台灣醒報」除開創新媒體的經營形式外,也秉持精簡、純淨、深度、鼓舞的新聞報導理念,堅持不黨、不賣、不盲、不私專業新聞義理,希望成為全民的報紙,為家庭中注入高質感的藝文、科技、娛樂、健康等有益的資訊。 每週一至五出刊,六日不出刊。

《內幕》雜誌簡介︰有了真相,才有正義。每期選取一個當前海內外讀者關注的焦點話題,對事件進程和相關人物,多層次、多角度地披露其內幕故事,並進行全方位評論。

《明鏡月刊》雜誌簡介︰明鏡出版社由中國出生的記者何頻1991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創辦,總部現設在美國紐約,在香港的業務?是最紅火的,依靠無?的旅客,明鏡的出版品每天散播到世界各地大學圖書館和華人社區,尤其是進入中國大陸。

《外參月刊》雜誌簡介︰解開中國秘密。主要以海外角度觀察中國問題的時事雜誌,除了獨家報導外,精選西方報刊、電台、網站等媒體文章,真實全面地提供中文讀者關心的、未經官方斷章取義的海外資訊和輿論。
事實上,曾被喻為「禁書天堂」的香港,自「港區國安法」實施後,有關「禁書」近乎絕跡。其中一個遭公共圖書館電子書庫下架的《明鏡》雜誌,該創辦人何頻於2021年接受《蘋果日報》訪問表示,「《明鏡》還在香港存在,香港出版自由就存在,如果《明鏡》不存在,就沒有出版自由,沒有新聞自由。」
明鏡新聞出版集團過去曾出版多本政論雜誌、中共政治書籍,但於2021年6月退出香港市場。當時何頻在6月的訪問表示,「有些紅線它不是寫在表面上,根本不知道紅線在哪個地方,等你出事才知道,原來是不能做的。」
事後,記者針對下架的電子雜誌,在公共圖書館搜查能否借閱實體閱讀。最後,8本下架雜誌中,除了《台灣醒報》及《兩岸商情》,餘下6本電子雜誌均可在館內向職員索取閱讀實體雜誌。
不過,在搜查過程中,公共圖書館檢索網頁顯示,部分雜誌如《中國密報》,雖設索書號,卻在「館藏項目」一欄顯示「沒有紀錄」。而《台灣醒報》及《兩岸商情》兩本雜誌,則不排除署方僅購入電子雜誌。
新購政治書推祟「愛國者治港」、大灣區發展
「焚書」之際,另一端是「愛國」書籍上架。
記者以其中一個較受港人歡迎、2020年使用量最高的中文電子書庫「HyRead eBook」為例,搜查「政治」類別書籍。結果發現,285本政治書籍中,絕大部分由建制派立場的作者撰寫。為數不少新增書籍,解釋「完善選舉制度」、「愛國者治港」等,包括《漫話香港新選舉制度》、《「十四五」規劃與香港前景》、《國籍的抉擇︰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研究》(清華大學憲法學博士李浩然著)等。
另一類與國家主席習近平政論、內地官方文件及「大灣區」議題有關,包括《習近平調研指導過的貧困村脫貧紀實》、《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文件彙編》及《粵港澳大灣區知識讀本》等。
偏向中間陣營的本地作者只佔少數,僅有中大學者蔡子強的《拆穿官場語言偽術》、《餐桌上的領袖》,及馬嶽編著的《民主十問》寥寥數本仍在架上。

記者利用「文字雲」(Word Cloud)統計,將上述 285 本政治書名稱全部輸入。結果顯示,出現得最頻密的書名關鍵字是「中國」(61次),其次依次為「香港」(44次)、「政治」(27次)、「發展」(17次)、「習近平」(15次)及「民主」(15次)。
康文署採購圖書 新增「是否會不利於國家安全」指標
申訴專員公署曾於2017年調查報告批評,康文署「沿用多年的採購指標的背後理據含糊不清」,以致公眾無從監察。記者翻查康文署的選書原則,按2021年6月29日公共圖書館網頁顯示,署方是以「切合香港公共圖書館的館藏發展方向」、「作者及/或出版社的權威性和名望」及「時效性」等準則,選購圖書。
但今年網頁版本,已新增一項「是否會不利於國家安全」的指標,並排列首項。網頁列明,「選購圖書館資料、考慮購書建議、書籍捐贈及透過書刊註冊組入藏圖書時,圖書館館長必須確保館藏不會不利於國家安全」。
而選書過程審批,由公共圖書館轄下「館藏發展會議」決定,惟會議成員並未加入公共圖書館以外的界別人士,包括學者、社區及其他範疇專業人士。言即選書程序,並不涉公眾及界別諮詢參與。
署方下架標準不透明 拒透露《國安法》下註銷書籍清單
至於註銷標準,按2015年立法會文件的披露,公共圖書館註銷原則,過往僅為「殘舊╱破損至無法使用及過時的資料,以及失去參考或研究價值的參考館藏,予以註銷」。而書籍一旦註銷,一律會按《物料供應及採購規例》,以廢紙回收或棄置廢物方式處理。
但至今年4月6日,局方回應立法會議員梁美芬的質詢,指本港公共圖書館下架及註銷的資料,「包括但不限於淫褻或不雅、涉嫌違法或侵權,或不利於國家安全的資料」,而當「發現有館藏涉嫌內容可能違反香港法律的規定或不利於國家安全」,會暫停有關借閱服務。

當時,梁美芬要求局方列出所涉資料類別(例如書籍、影片、電子書)、作者/講者及檢視結果,但局方拒絕提供清單,解釋由於公布有關清單,「可能引致其他人士或團體惡意廣泛傳播有關館藏,不利於維護國家安全」,因此拒絕提供。
不過,至今何為「不利於維護國家安全」的標準,局方並沒有公布,亦未透露因應「港區國安法」註銷圖書的數目。
針對《蘋果日報》及黎智英著作的下架,《誌》向康文署查詢是否會以「註銷」處理,康文署回覆查詢表示,公共圖書館會不時檢視館藏資料,以確保其符合本港法律。當署方發現有館藏涉嫌內容可能違反《港區國安法》或有關法律的規定,會以嚴肅態度處理,暫停有關館藏的借閱等服務,並與有關部門研究其內容是否違反有關法律。
引用/參考資料
- 審藏書嘆準則未明 教師自訂紅線 教局促確保不危國安 有校下架逾200書 有認「自我審查」 – 20220606 – 要聞 – 每日明報 – 明報新聞網
- 立法會十二題:確保圖書館館藏符合《香港國安法》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