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在那場喪禮之後,全家中了Omicron

記者一家中了Omicron,藥物自購,患病期間得不到政府的協助。

2月17日那一天,是祖母的喪禮,結束由朝到晚的奔波之後,我和家人帶着沉重且疲憊的步伐回家 ,心想只要完成第二天的火化程序,事情便可以完美地告一段落。 可惜,凡事不盡完美,正當我梳洗完畢,準備打開那份外賣時,母親卻把快速檢測結果遞給我 — 她中了Omicron。以往看着新聞,看着那些被圍封的家庭,會心生憐憫,但這一刻,他們的徬徨瞬間也降臨在我身上。

父親身為家族長子,必須出席第二天的火化儀式,為了安全起見,我和父親在快速測試陰性後,決定即時收拾行裝,搬到姑姐家暫時寄住。由於當日中午,我們一家連同姑姐、祖父曾與母親用膳,所以搬到姑姐家也是個較妥當的做法。完成祖母的火化儀式後,總算鬆了一口氣,但接下來要便要面對Omircon的「侵襲」。

完成儀式的第一站是普通科診所,由於當時全港染疫人數已開始幾何級攀升,快速測試已在坊間普及,所以沒有太多市民到診所遞交深喉唾液樣本。

作為緊密接觸者,也不便在街上逗留過長時間,匆匆吃過午餐,買完幾天會用到的食材及用品後便回姑姐的家進行居家隔離,一邊等待深喉唾液檢測結果。接下來的七天,我甚少踏出家門,添購物資的重任主要由父親負責。

本來期望衛生署能夠提供物資上的協助,但疫情剛剛開始變得嚴峻,政府的防疫措施未盡完善,未有快速檢測呈陽性的網上申報平台,衛生署的熱線也沒有提供實際的協助,所以「靠自己」成為了這幾天的生活信條。

第五波
記者的父親負責添置家人的所有物資,怎料原來父親也確診了。(《誌》資料圖片 / KH攝)

診所護士:2月7日交樽仔 20日也未有結果

母親的病情不算嚴重,主要有發燒、喉嚨痛及咳嗽的症狀,不過出於自己的擔心,還是決定致電7間指定政府診所,替母親預約時間應診。致電指定診所是「長期戰鬥」,懷疑確診的市民瘋狂致電預約,令電話的另一端早已擠塞了線路。好不容易打通了,我告訴護士,母親只有快速檢測陽性,尚未收到深喉唾液檢測結果,護士說了一句令我頗為深刻的話:「你唔洗等結果㗎啦,我之前2月7號交咗樽仔到依家都未有(致電當天是2月20日),你自己檢測咗陽性,自己居家隔離就好,每三日自己做一次檢測就得。」

原來這座城市正面對人人自危的處境,沒有人能得到及時的幫助,連醫護人員亦不例外,而恐慌則漸漸蔓延整座城市。

隔離的第七天,我們一家都收到深喉唾液檢測結果,神奇的是,母親的結果為「不確定」,呈陽性的原來是我的父親。然而,父親這七天內的快測結果全是陰性,到底是檢測結果出錯,還是快測結果不準確,我們無從得知,只知道深喉唾液的檢測速度對於市民而言原來也頗為重要,如果這項檢測結果是通過專業的化驗所得,那市民都會以這項結果作準。快速檢測只是用作彌補緩慢的檢測過程而推出的後備方案,並非真正以市民利益作依歸的做法。收到結果的我們又再一次陷入苦惱,不知道父親是否真的為確診者,只好繼續在同一空間生活,再觀察情況。

家人相繼確診 以成藥自救

在接下來的幾天內(2月24日至27日),祖父及父親相繼確診,父親則搬至祖父家居住。直至3月1日,姑姐出現咳嗽、喉嚨乾涸等病徵,而當時母親的快測結果已呈陰性數天,所以我決定先搬回家居住。翌日,我感覺自己開始感疲倦,而且有頭痛及喉嚨乾涸的病徵,所以我也斷定自己已確診。果然,到3月3日,我與姑姐的快速測試結果呈陽性,我亦開始在房間隔離生活。

當時政府已推出正式的快速檢測網上呈報系統,我的病徵亦不嚴重,所以沒有費神致電到政府診所掛號,而用所有藥都是從藥房購買。我的病徵有喉嚨痛、咳嗽、發燒及流鼻水,便對照這四個病徵購買合適的藥品。剛確診的起初一至兩天出現發微燒的情況,體溫不超過攝氏38度,但會較為疲倦,用藥後便倒頭大睡。在其後的日子精神會比較好,不會過份嗜睡,不過喉嚨痛卻頗嚴重,每夜會痛得難以入睡,早上剛起床的痛感會較大,因此確診的這幾天多喝了不少水,早晚也會使用鹽水嗽口。

確診後第五天,喉嚨痛的情況已明顯有改善,第6天及第7天的快速檢測已呈陰性。由於我只接種過一劑疫苗,至少要在家中待夠14天才可外出。在這段期間,我繼續在家工作,但依然有部份病徵未能完全復原,例如會持續出現咳嗽的情況。雖然我並不知道復原後會否出現「腦霧」,即思維遲緩、模糊和不敏銳的異常症狀,但確實我工作時的專注力大不如前,並會常感疲倦。

這就是我和我家的Omicron「生涯」,而整個過程中,只有母親在痊癒後收到一個防疫包,以及在我的檢疫期結束後才發出的一張檢疫令。

  1. 第五波
  2. 菲籍外傭回鄉前檢測呈陽性 被拒入院被迫流落公園兩晚:I will die in outside if stay longer here cold and rainy
  3. 抗疫基金不支援 「疫苗通行證」訊息混亂 重慶大廈15年小食店撐唔住或回鄉求生
  4. 禁、不禁足
  5. 醫院大爆煲 1 醫護心灰實錄 — 不能進入醫院的醫護 「疫苗通行證」令百名醫護辭職 
  6. 在離港前一個月「我中咗Omicron」
  7. 醫護大爆煲 2 有病人等死 999中心Hold Call 護士們的絕望真相:我們寧願自己染Omicron
  8. 衛生署一年15次改接種豁免標準 不獲豁免的免疫系統疾病及嚴重敏感患者
  9. 記者手記:在那場喪禮之後,全家中了Omicron
  10. 第五波下馬鞍山一場物資配對的社區實驗
  11. 港版方艙醫院沒有告訴香港人的12件事(2):落馬洲方艙醫院煞停創科園132億第一期主體工程 「臨時橋」司法管轄權成謎
  12. 港版方艙醫院沒有告訴香港人的12件事(3):「奇蹟」之後 六個方艙突停用 地產商申請起樓
返回

疫情沒完沒了 香港人邊有心情掃墓 六十年香燭老舖嘆生意減半

繼續

荃灣「佚名」社區自救 前區議員送物資上門:做到2023年是一個承諾 

最新

政府兩年加60%煙草稅 煙民轉買私煙報販大受影響

本刊去年出版《香港職人》,其中報紙檔報販是書中25名職人之一。近年大報章、雜誌相繼倒下,餘下來的報紙檔主要靠賣飲品、香煙維生。政府自2023年連續兩年加煙草稅30%,令一包香煙漲價至$94元,其中$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