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洞北發展 悦和醬園面臨搬遷 第三代傳人:醬油業不是近黃昏

悦和第三代傳人龐中衡堅信醬油業不是夕陽工業。(相片由andthen.hk提供)

當很多醬油廠搬到內地、製作變得機械化,古洞北卻雲集數家醬園,堅持以天然生曬的方法釀製醬油。悦和醬園經營逾80載,橫跨三代人,隨著英殖民政府發展衞星城市,醬園廠由荃灣德士古道搬到香港邊陲,如今又迎來古洞北發展計劃,再度面臨迫遷。作為僅存的傳統工業,悦和負責人龐中衡近日現身字字研究所分享,他堅信醬園不是夕陽行業,香港仍是全世界最愛食醬油的地方,惟預期日後搬廠將元氣大傷,醬廠將面對大量職人流失。

輝煌一時的古洞北醬園

戰後香港走上發展輕工業的道路,出現不少醬油廠,比如悦和醬園起初設於荃灣;「珍」字頭則在九龍城起家。全盛期香港有接近80多家醬園。其後政府發展新市鎮,地價開始上漲,這些醬油廠紛紛搬到地勢平坦而沒有高山的古洞北,形成一個醬園小社區。

龐中衡指,爺爺小時候曾在醬油之鄉佛山打工,來到香港順理成章做老本行。當時古洞北醬園林立,各有所長,不怕競爭。悦和豉油的顏色較深、味道偏鹹而無防腐劑,屬於「廣東式豉油」。醬油的製作過程複雜,由煮熟黃豆到太陽下發酵成豉油,須耗時6至9個月。當時小社區之間互惠互助,醬園剩下的豆渣還會給旁邊的養豬場。

龐中衡估計新醬廠搬遷後,因職人未能就近工作,以致人才流失。(任葆穎攝)

堅信醬油業不是夕陽行業

自政府發展新市鎮,不少廠商北移內地,本地輕工業開始衰退,很多家業去到第3、4代都無法傳承。現時位於古洞北的醬油廠,只餘下兩間仍然活躍。「以前驚人偷師,而家教人做都唔會做。」龐中衡憶述中學時到醬園打工,難耐醬園的悶熱及酸酸鹹鹹的工作環境。新加入的醬油師傅大多是40、50歲,年輕人普遍當文職。對龐中衡而言,悦和的歷史和多年建立的聲譽固然重要,不過談及公司最大的資產,他認為是「人」,包括上上下下的醬園師傅和同事。

去年政府刊憲,悦和醬園座落在古洞北發展的主要幹道,即將面臨收地。對悦和這些中小企業而言,搬廠實屬「元氣大傷」,龐中衡認為需要至少10年時間回氣。作為鄉郊工業,很多員工均是附近村民,倘若搬廠很可能導致人才流失。而且,不少法例法規未有因時修正,以致廠商難以適從。

儘管面臨種種內憂外患,科技陸續取締傳統工業,龐中衡仍深信醬園不是夕陽行業。他笑言認同香港人是全世界最喜歡醬油的地方,而「香港製造」的食品工業正是公司賣點之一,「如果要結業早喺30年前就結業」。歷盡數十載,悦和是本港僅存蒸酒廠之一,而且其沿用的傳統醬料製作方式,其中7種已被列入本港48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悦和仍在適應時代的改變,包括進行教育工作,推廣本地食品工業。他更希望進一步推廣至世界各地,笑問「點解無人攞豉油做手信?」

返回

612入境處以街頭演奏違法為由 強制遣返日籍街頭歌手 Mr.Wally:我已在黑名單!

繼續

中環「和你Lunch」案 ViuTV演員吳智杰否認暴動 案中被質疑的衣著、口罩與位置

最新

【本地桌遊】世界桌遊大不同 本地桌遊無人撐?

雖然桌遊這幾年Board Game在香港急促發展,始終不及外國普遍。Joe指出,外國消遣娛樂較少,地大脈博,假日「無嘢做」只好約朋友來家中玩桌遊,「我去超市去買野都要揸半個鐘車,咁佢有咩做啫?」 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