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情緒響警號 斜槓社工用靜觀迎接「第二場」疫症

「這十年來做過的事 / 能令你無悔驕傲嗎」—— 《給十年後的我》


每過一段時間,或是來到了一個人生交叉點,這句歌詞都會在腦海中飄過,像是要提醒著自己不要過份安逸,不要習慣社會的Normal。Molly在去年生日也問了自己同一條問題。

在醫院任職社工,工作了九年,薪金待遇不俗,在旁人眼中無疑是一個「鐵飯碗」,要繼續穩定下去不是一件難事。然而,Molly發現令自己感到驕傲的事,大部分都與本身的工作無關,當每天都花了不少心力在處理行政上,她不禁問自己:「工作的意義是甚麼?」父母於同年先後離世,沒有了家庭負擔,Molly便在去年九月決心離職,正式開始她的斜桿 (slash) 生活。

Molly早於2009年便開始修習靜觀,並在2015年取得了基礎導師資格,故現時她在熱線兼職的同時,與不同的院校、機構合作,教授靜觀。之前的工作為她儲下不少人際網絡,剛開始「自由人」的生活時接工作不太難。然而,今年初武漢肺炎疫情爆發時,Molly的自僱工作因而停頓,直至近月才重回正軌。

一場疫症,人在家,靜下來,逼使不少香港人「提早」面對退休式的生活,面對過去接近一年社會運動的糾結。疫症之下,Molly 在逆市中忙不停,一連十週的課堂也有過百人報名。

靜下來,深呼吸,Molly 說:「香港人害怕自己焦慮,成為了另一種焦慮;很多人都問:『何時回復正常』,但疫症是不會完的,我們要學會接受世間的New Normal。」
採訪/攝影:陳順意

Molly在疫情中,察覺到香港人有情緒問題。

情緒病是香港第二場疫症


過去一年,社會和個人狀況持續轉變,修心實在不易。Molly坦言自己去年心情也不太好,只是在日常中持續實踐靜觀,才較明白自己的身心狀況。「可能好多人的『照顧自己』是照顧自己的肚子、買包包給自己,但一瞬間的快慰後,又好似想追求下一種東西。而靜觀就是問你真正需要的是甚麼,然後回應自己。我覺得自己不是教靜觀,而是找很多人陪我一齊練習靜觀。」
疫症之初,香港人搶購口罩、消毒用品及日用品,那種恐慌比2003年SARS爆發時有過之而無不及。昔日的「旺舖」,都貼上了「旺舖」招租,一條街空空如也,人心如是,戴著口罩、晃著靈魂拖步而行。政府統計處公布今年一月至三月的失業率升至4.2%,總就業人數及總勞動人口均有所減少,是近十年來最差的。
放無薪假,停職留薪⋯⋯在家工作的打工仔長時間留在家中,也和家人間的磨擦增加,衍生不少社會問題。
Molly最近開始接收一些個案,她發現不論階層、中層市民,這段時間都會有很有一種「接著我不知如何走下去」的無力感,「就算高學歷的人一樣無助,在這場運動,可以做甚麼?這是一場集體創傷、集體哀傷,大家都失去了好多東西。」但Molly更擔心的是那種崩潰尚未真正浮現,香港人的精神健康狀況儼如是另一波「疫症」,實在不容忽視。

一次世紀大疫情,令香港人靜一靜,重新見面自己。

回不去的日常 接受無常中的日常


身邊不少人問何時才能回到正常的生活,但當抗爭成為這一代人的運動、戴上口罩已成為出門前必做的動作,酒精搓手液是袋中必備的物品,工作是否一定只能留在辦公室內完成,放假是否一定要去旅行,記者也不禁想「正常」生活是怎樣和由誰定義?


「可能有些人好想回到以前的生活,但我通常都會回應:『將會有一個New Normal出現』,要因應現在的狀況,而找回適合自己的生活。」Molly這樣回應。她想起在醫院工作時,遇過不少長者在剛退休時能到處遊玩感開心,但幾個月後開始不知道人生接下來的方向,於是很容易便跌入老年抑鬱的狀態。


「疫情是好慘,逼大家去重新想『如何過生活』,思考自己的New Normal是甚麼?個New Normal 不是別人告訴你如何,而是自己告訴自己的人生是怎樣。」在現今網絡世界或社會很多限制下,如何尋回心的自由,是人類一個很大的課題。「你總有方法去回應這一刻的事,而不是捲入驚慌的漩渦,所以每一秒都可以做新的選擇。」


共業之下 疫情不會完


「我覺得疫情是不會完。」在訪談結束前,Molly說出這個想法。

「不是說武漢肺炎會否消失,而是我們做的是一種共業,無論是我們,抑或我們的祖先,對地球傷害太大,才會出現這情況。為何病毒可以散播出去?是因為人的過度消費、生活模式等都出現問題。有一日我都覺得好悲哀,疫情下地球有些人已經不見了,疫情後亦都會有些人生存不了,人類的慾望和消耗太厲害,地球要自己找一個平衡的方法,所以可能到最後我都會被淘汰。」

無論世界怎變,人類都需要覺察人性,記得自己生而為人的本質,不要被情緒肆意牽著走,而迷失了方向,這就是Molly的信念。

  1. 疫情下蝸居的哀歌—迫遷、無口罩、收入大減
  2. 復課無期:小六生Yuki獨自填滿紀念冊的回憶
  3. 全球疫情蔓延時 外傭少主心相連
  4. 香港要惜土:復耕農放下鋤頭了Dirty Team
  5. 靜聽維港海浪的藥房老闆:內地客如 「恐龍絕跡」
  6. 政府架空議會 沙田素人區議員:香港根本談不上一個『贏』字
  7. 本地菜需求增 農夫周思中:「希望讓香港泥土越種越靚」
  8. 媽媽新主意 縫紉布口罩給女兒擺檔
  9. 本地鮮菜直送大坑井字街 「靜月」逆境中經營社區健康
  10. $2.5一個土炮「黃罩」 正式投產 黃色經濟圈擴至輕工業
  11. Be Water 的禁酒令 斜槓酒吧老闆一片迷茫
  12. 駿洋邨素食餐廳 等不到黎明
  13. 導師不忘「初心」還兒童愉快的童年 而特首不知道Playgroup是什麼
  14. 疫情下限聚 線上的基督徒生活
  15. K歌小巴踏著「灰色軌跡」 司機高歌自勉
  16. 難以呼吸的現場 記者脫「罩」之日何日來
  17. 離島淪陷 坪洲居民勸港人珍惜寧靜小島
  18. 外遊卡滯銷 檔主「逆風」賣本地卡求存
  19. 小學老師變身口罩採購員 危難中平常心面對
  20. 等待中的自我修練 DSE考生:我的未來包括香港
  21. 「別人恐懼時貪婪」街招提字經紀 分析樓市不死傳說
  22. 此君堯不同彼君堯 黃店Youtuber:光復香港之前先光復自己名字
  23. 港人情緒響警號 斜槓社工用靜觀迎接「第二場」疫症
  24. 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舞台劇演員在最壞的時代消毒小巴 
  25. 邊爐家族一度火燒連環船  火鍋黃店老闆外賣自救實錄
  26. 太子雷生春隔籬有間青花亭 建築美食融薈中西做好本土客
  27. 兄弟幫食堂推毛孩料理 抗疫社區自救
返回

繪畫港產片輝煌 塵阿力:光復港產片需要香港人

繼續

生隆餅家:唐餅是一代人的回憶

最新

社工劉家棟顫抖中前行:社工角色是打破鐵腕的人

社工在抗爭現場支援被捕人士,減低市民受到不必要的武力對待,在衝突現場的社工意志堅定,清楚自己的角色,暴力一旦升溫,社工不能再做緩衝的角色。可是,政府一直沒有明言社工在抗爭現場的角色,社工劉家棟被控阻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