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限聚 線上的基督徒生活

少崇教友看直播時比較樂於回應。他們除了會傳emoji、祈禱時隨導師回應「阿門」,牧師提問時,他們也會留言回應。不過間中也出現搗蛋亂語的情況,牧師在必要時會出聲維持秩序。(王紀堯攝)
三月時錦輝有同事從外地回港,機上有確診者,因此公司也立即改為home office。而自教會活動改在網上進行,即使留在家中也無礙其屬靈生活。(王紀堯攝)

每年春天,由逾越節、受苦節到復活節,基督徒都聚在教會一起紀念耶穌受難和復活,但因應疫情,崇拜早已改在線上進行。一個周日早上,播道書院道真堂團契導師錦輝,在家中客廳摺桌上放着開了IG Live的iPad,抱着女兒一起參與網上少年崇拜,螢幕上除牧師講道,年輕教友亦積極按「心」回應。由實地搬到線上崇拜,感受大不同,錦輝自言疫情對牧養工作亦有影響。但心懷虔敬,無阻個人跟上帝的溝通,「疫情對我個人的信仰影響不大,反而對上年的社會運動衝擊更大。問題在於在艱難的時候,大家如何去面對。」

採訪: 8 CM

攝影:王紀堯

初用IG 直播實行問題  

隨着社區出現爆發跡象,教會於二月初開始將崇拜改在線上進行。兼顧少年崇拜(小六至中五)及青年崇拜(高中至大專生)的錦輝表示,一些較年長的同工,因疫情改變崇拜模式才初次下載Instagram。

首幾次網上崇拜,他們遇過收音不良、網絡緩慢等問題,幸有較年輕的實習神學生等幫忙技術支援。考慮到教友體驗,他們又在螢幕配上聖詩歌詞,方便教友邊看邊唱,只是有一點令錦輝覺得略為可惜,「我們採用混音器收咪聲和樂器聲,減少雜音,收聽時會專心些,但反過來也少了點人性化。因為平時會聽到大家一起唱聖讀、讀經文,用了混音器便聽不到了。」為了讓年輕教友看到同輩會更有親切感,原本還多留幾位年輕人幫忙直播、奏樂,但隨着政府早前立法禁止逾四人在公眾地方聚集,現場人數只好縮減為四人。

網絡距離感 靈修人數減

訪問當日所見,少崇收看人數一直維持在四、五十人以上,一班大約高小至初中的教友,未因留在家中而偷懶,反而乖乖準時參與,有時發出一些趣怪emoji。

幼童參與網上崇拜較有難度,例如錦輝的女兒便常常「坐唔定」。為了提升她的專注力,他會選一些內容較有趣,可以唱聖詩、做動作的網上兒童崇拜影片給她看。(王紀堯攝)

  小教友固然自律,但為免直播時間太長容易分心,同工特意將少年崇拜時間縮短。另外,導師又會用Zoom舉辦祈禱會、靈修、小組討論,「不過效果跟現場差好遠,始終有距離感,人多的時候畫面又會有delay,無法即時回應,對話變得很不流暢。」有次他跟一班DSE考生開Zoom,看到有人在做mock,有人怕出鏡,有人網絡出現問題,都影響了祈禱時的專注。長此下去,錦輝擔心年幼教友的投入感下降,「平日早上的靈修活動人數已跌至寥寥數人。」反思信仰生活為了維繫教友,對於那些兩三星期都沒有出席網上崇拜的教友,負責導師會比平日更着重以電話及WhatsApp形式關心。在情況許可下,錦輝亦會讓青崇教友在Zoom以外,選擇以單對單的形式吃飯,結果有六成人都會選擇見面:「始終面對面談得比較深入。」

對教徒而言,有聖經和一顆虔誠的心,不必到教會也能跟上帝對話。

無論科技如何與時並進,真正的體驗仍然不及面對面。又如逾越節,他認為在網上隔空領聖餐已感受有別。據錦輝所知,大多青年教友現時都未有在個人的靈修生活上怠懶,惟團體宗教生活一律中斷,都希望早日回復正常。然而疫情持續,有人說這是上帝的懲罰或試煉,錦輝則認為一切都是未知,不妨先檢視自己,「如反思自己的屬靈生命。假如這是一場懲罰,可以思考我們是否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個人的生命才會有所成長。」

  1. 疫情下蝸居的哀歌—迫遷、無口罩、收入大減
  2. 復課無期:小六生Yuki獨自填滿紀念冊的回憶
  3. 全球疫情蔓延時 外傭少主心相連
  4. 香港要惜土:復耕農放下鋤頭了Dirty Team
  5. 靜聽維港海浪的藥房老闆:內地客如 「恐龍絕跡」
  6. 政府架空議會 沙田素人區議員:香港根本談不上一個『贏』字
  7. 本地菜需求增 農夫周思中:「希望讓香港泥土越種越靚」
  8. 媽媽新主意 縫紉布口罩給女兒擺檔
  9. 本地鮮菜直送大坑井字街 「靜月」逆境中經營社區健康
  10. $2.5一個土炮「黃罩」 正式投產 黃色經濟圈擴至輕工業
  11. Be Water 的禁酒令 斜槓酒吧老闆一片迷茫
  12. 駿洋邨素食餐廳 等不到黎明
  13. 導師不忘「初心」還兒童愉快的童年 而特首不知道Playgroup是什麼
  14. 疫情下限聚 線上的基督徒生活
  15. K歌小巴踏著「灰色軌跡」 司機高歌自勉
  16. 難以呼吸的現場 記者脫「罩」之日何日來
  17. 離島淪陷 坪洲居民勸港人珍惜寧靜小島
  18. 外遊卡滯銷 檔主「逆風」賣本地卡求存
  19. 小學老師變身口罩採購員 危難中平常心面對
  20. 等待中的自我修練 DSE考生:我的未來包括香港
  21. 「別人恐懼時貪婪」街招提字經紀 分析樓市不死傳說
  22. 此君堯不同彼君堯 黃店Youtuber:光復香港之前先光復自己名字
  23. 港人情緒響警號 斜槓社工用靜觀迎接「第二場」疫症
  24. 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舞台劇演員在最壞的時代消毒小巴 
  25. 邊爐家族一度火燒連環船  火鍋黃店老闆外賣自救實錄
  26. 太子雷生春隔籬有間青花亭 建築美食融薈中西做好本土客
  27. 兄弟幫食堂推毛孩料理 抗疫社區自救
返回

導師不忘「初心」還兒童愉快的童年 而特首不知道Playgroup是什麼

繼續

K歌小巴踏著「灰色軌跡」 司機高歌自勉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