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中的自我修練 DSE考生:我的未來包括香港

自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全港停課,應屆中學文憑試的考期一再延期,應考之路漫漫,前路茫茫。
教育局由一開始言之鑿鑿,稱文憑試「可如常在三月二十七日舉行」,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疫情蔓延至歐美、日本,外國留學生急急回港,引來病毒短暫的社區爆發,本港確診個案急速上升。教育局在正式開考前不足一星期,又宣布今屆文憑試中、英文科口試取消,並把筆試順延至四月二十四日。
新的考期如箭在弦,雖然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在網誌、電台等場合指「仍是以四月二十四日為文憑試的開考日期」,卻在四月十五日召開記者會,為疫情的不確定性「留下一線」,楊指若疫情惡化,六月十一日前亦無法開考,將會取消應屆文憑試。面對考期一拖再拖,應屆中六考生李玥彤(玥彤)說,「我想快些考完試,可以快些放鬆,但教育局不停拖拖拖,拖至不知何時何日,壓力會越來越大」。

玥彤的「時代革命」,是怎樣的一回事?(王紀堯攝)

考期一再變更,玥彤在房間內的牆壁貼滿自習時間表,絕無鬆懈。書櫃放滿應試書本,連月曆都是寫得密密如麻,背囊繫上了一個「時代革命」鑰匙扣,一個應屆文憑試考生,心目中的「時代革命」又是怎樣的一回事?
記者:劉愛霞
攝影:王紀堯


疫情無情 摧毀了美好的告別日


一月二十二日,玥彤在校內應考完中文科的考試,那時她還未知道,這就是最後在校園跟同學穿校服聚首一堂,師生共聚的最後時光。新年之後,確診個案數目陸續上升,一月二十五日,政府宣布中、小學延遲農曆新年後的假期至在二月中旬,避免學童交叉感染。
玥彤原本在校內的模擬考試、補課,一下子搬到電腦螢幕,啟動視像鏡頭,在網上用視像軟件應考。玥彤說,「還是在校考模擬試較好,學校環境有現場感,你會感受到那份緊張感,自然會做卷做得快些,在家只當作自己做練習」,而且在家做卷受不同事物影響,難以專心。

玥彤說,在校考模擬試和在家應考的感覺截然不同。(王紀堯攝)

班房儲物櫃的書本、物件,來不及收拾,在校方安排下,由校工把每班大約三十個學生的個人物品,放進一個個獨立的垃圾膠袋,放在校門外,等待同學認領。三月疫情嚴峻那段時間,學校變了「禁區」,玥彤原本期待已久「Last Day」(中六學生最後一天上課日子),可以在校服上寫寫畫畫、與同學、老師留倩影的機會,都化作幻影。


無了期的煎熬


前方等待著玥彤的,是試場上考評局規定距離不少於一米,盡可能加闊至理想的1.8 米的座位。學生進入考場前,需要向考評局遞交「考生健康申報表」,若果體溫達到攝氏 38 度或以上,就不能應考,若考生明知發燒仍故意前往應考,可能會被扣分。玥彤說,若學生不應考的話,該科的成績只可獲第5級 (最高等級為第5**級),她認為,「為了可以應考,有發燒的考生可能會服用藥物減少發病的症狀,變相在場的考生便有很高的風險」。


考期一波幾折,玥彤現時擔心的是,疫情再次變卦,直至六月十一日都無法開考的話,應屆文憑試便會取消,以考生的校內成績取而代之。玥彤則認為,「佢(教育局)幫自己預備了很多後備方案,但他沒有想過的我們考生,到時延時和取消,也是在拖拖拖拖拖,你每多延遲一次,我們就要很大壓力地溫書」。


入大學 辦是非

環顧玥彤的房間四周,都貼滿了她為自己定下目標。(王紀堯攝)

玥彤說,最大的壓力都是來自自己。她解釋:「我有自己想入的科目,有自己的目標(想達到),(一旦)有了目標,就會擔心自己做不到怎麼辦,是前途的問題」。她從小到大,就對大學生的身分有一份景仰,所以立志要考上大學。玥彤對旅遊科目感趣,亦覺得自己在活動策劃方面有天份,若文憑試開考成功,她希望考試的成績可以將她帶入大學的心儀學系,分別是香港中文大學的酒店旅遊及房地產課程,及香港理工大學旅遊業及會展管理(榮譽)理學士的課程。


在社會既有的定型下,「讀書為了入大學」的道路,似乎是大部分學生的寫照。但玥彤說,想成為一位大學生這個想法不受社會影響,而是自己覺得知識真的很重要。她打從心底裡認為,「無知是很可怕」,「知識可以助人分清對錯,而不是別人說甚麼,你說要甚麼,(做人)要有自己的批判思維」。玥彤指,有時瀏覽Instagram、Facebook 等社交平台,從留言中會看到他人將事情本末倒置,她說:「(有人說)美國才是武漢肺炎的帶菌者,但其實有很多數據顯示,美國第一個(確診個案)是來自武漢,有齊Data,有齊資料,你不可以覺得自己那套(思維)就是對」。


去年社會運動在玥彤就學期間進行得如火如荼,她坦言投放在學業的時間少了,都花了部分時間在關注社會動向。刹時間,作育英才的大專院校,成為了戰場,「中大保衛戰」、「理大圍城」,都寫進了香港的歷史。玥彤入大學的夢,還有另一份的堅持,「我覺得不能夠輸畀人睇…社會運動之後,我更加想入大學。如果我入不到,那(學位)會給了誰?可能會讓了給國內考生」。


我的前路 包括香港


社會狀況沸沸揚揚,疫情下各行各業仿似大停擺,經濟蕭條,關於前路,在玥彤眼中,社會真的有前途嗎?玥彤稱,「前途,我覺得是靠我們這一代(去爭取),如果我們都不努力的話,那香港可能真的會變成一個香港省(市)…我覺得我的前途是包括香港」。關於革命,玥彤說,「革命是盡了自己最大的能力、最大的責仼,為自己未來,或者是香港,去爭取自己想要的事情」


玥彤稱,「如果(我)真是成為了大學生,我想透過紀錄片讓人知道身邊發生的事,或者是學懂法律那邊的知識,明白自己(擁有)的權益,及如何可以保障身邊人,發揮我大學生(身分)可以做的事」。玥彤的房間,牆上有她寫上「前路漫漫,一起同行」的字句,問她出處,她說是有次出席中學生集會時,收到一顆珍寶珠,棒棒糖上繫上了這句打氣字句,她覺得很有意義,便寫在自己的牆上。

除了寫得密密麻麻的時間表,牆壁上還貼有「前路漫漫,一起同行」的勉勵字句。(王紀堯攝)

後記:新一代活在萬變的大時代


三月三日,當記者找到李玥彤,邀請她訪問時,她很快就答應。 疫情每天在變,計劃總趕不及變化,期間我們各有各忙,曾有過短暫電聯和初步會面,但還未做訪問。三月二十一日,教育局在開考前宣布中、英文口試取消,記者聯絡玥彤了解她的近況,她說因應考期改動,學校由三月下旬至四月中旬為他們安排了「密集式」的考試,兩星期共要考試十二次,每次考試幾乎就是半天或者一整天,聽著她由本來很擔心要花時間應付校內試,無時間實行自己的溫習計劃,到最後,她還是捱了過來。
我們相約在四月二十一日做訪問,正是她要回校拿取第二張準考證的日子。我們本已約好時間,晚上,她倏忽傳來短訊告知我回校時間有變更,一輪商討後,她很快又同意訪問時間的調動。在這個世事變幻莫測的社會,有人說,年輕人做事只是憑住衝動,沒有想過後果,但他們用「窮則變,變則通」 的態度回應社會,有人看見嗎?

  1. 疫情下蝸居的哀歌—迫遷、無口罩、收入大減
  2. 復課無期:小六生Yuki獨自填滿紀念冊的回憶
  3. 全球疫情蔓延時 外傭少主心相連
  4. 香港要惜土:復耕農放下鋤頭了Dirty Team
  5. 靜聽維港海浪的藥房老闆:內地客如 「恐龍絕跡」
  6. 政府架空議會 沙田素人區議員:香港根本談不上一個『贏』字
  7. 本地菜需求增 農夫周思中:「希望讓香港泥土越種越靚」
  8. 媽媽新主意 縫紉布口罩給女兒擺檔
  9. 本地鮮菜直送大坑井字街 「靜月」逆境中經營社區健康
  10. $2.5一個土炮「黃罩」 正式投產 黃色經濟圈擴至輕工業
  11. Be Water 的禁酒令 斜槓酒吧老闆一片迷茫
  12. 駿洋邨素食餐廳 等不到黎明
  13. 導師不忘「初心」還兒童愉快的童年 而特首不知道Playgroup是什麼
  14. 疫情下限聚 線上的基督徒生活
  15. K歌小巴踏著「灰色軌跡」 司機高歌自勉
  16. 難以呼吸的現場 記者脫「罩」之日何日來
  17. 離島淪陷 坪洲居民勸港人珍惜寧靜小島
  18. 外遊卡滯銷 檔主「逆風」賣本地卡求存
  19. 小學老師變身口罩採購員 危難中平常心面對
  20. 等待中的自我修練 DSE考生:我的未來包括香港
  21. 「別人恐懼時貪婪」街招提字經紀 分析樓市不死傳說
  22. 此君堯不同彼君堯 黃店Youtuber:光復香港之前先光復自己名字
  23. 港人情緒響警號 斜槓社工用靜觀迎接「第二場」疫症
  24. 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舞台劇演員在最壞的時代消毒小巴 
  25. 邊爐家族一度火燒連環船  火鍋黃店老闆外賣自救實錄
  26. 太子雷生春隔籬有間青花亭 建築美食融薈中西做好本土客
  27. 兄弟幫食堂推毛孩料理 抗疫社區自救

劉愛霞

HK FEATURE 誌 — 獨立記者
社區訪問,聾人人權專題報道,數據分析報道。

王紀堯

《 誌 HK FEATURE 》 — 獨立記者
專責社運專題、法庭報道、國際人權報道。

返回

小學老師變身口罩採購員 危難中平常心面對

繼續

大聲公有罪 區諾軒:不再相信法治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