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君堯不同彼君堯 黃店Youtuber:光復香港之前先光復自己名字

武漢肺炎來襲三個月,疫情下不少食肆、零售商戶因客源減少,捱不住昂貴租金,有些已關門大吉。
在元朗經營音樂中心的結他導師黃君堯,其店舖去年因參與「大三罷」及其Facebook 專頁張貼社會運動資訊,店鋪由網民定義為「黃店」。當人人以為「黃色經濟圈」吸納了同路人支持,能帶來可觀收入時,黃君堯坦言事實不是如此,很少人因「黃色經濟圈」而前來學樂器。他又稱,「疫情前,這裡三個導師有合共六、七十個的學生,農曆新年後,因家長不敢讓小朋友來(上課),現時只剩下六、七個學生(上課)」。
黃君堯執教結他十餘年,拍攝音樂教學片段亦踏入第十個年頭,平日Band 房樂器聲響透,如今音樂靜止了,他不甘於在寂靜中坐以待斃,搖身一變成為YouTuber,把鏡頭由Band 房轉移到社區,親身落區為黃店拍攝宣傳片,取名「區區有黃店」。受疫情影響,沒有人是局外人。然而,一位面對生意大減的黃店老闆,不為自己的店舖「告急」,反而為他人作嫁衣裳,黃君堯稱,「可能你會覺得,是我在為黃色經濟圈(付出),但可能是黃色經濟圈幫助我,令到我個人更進步,不再是固步自封」。

疫情下,大部分學生沒來上課,黃君堯由結他導師化身成為YouTuber。(王紀堯攝)

黃君堯,這個擁有與立法會議員何君堯相近名字的素人,去年在何痛失屯門良田選區區議員寶座後,十一月二十五日他上載了一張模仿何在議會上做鬼臉姿勢的相片,以「熱烈慶祝何君堯落選」為題,配上「開香檳」的字句,遭網民瘋傳。照片瘋傳背後,網民卻未必知道他的真名。同樣背負「君堯」二字,但「此君堯不同彼君堯」,說起名字,黃君堯最大的心願是:「除了光復香港之外,我想光復我的名字」。當旁人把黃君堯的名字與何相提並論時,黃君堯其實是一個怎樣的人?


記者:劉愛霞
攝影:王紀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6M3Mt_nwPc

結他導師變身成YouTuber


黃君堯說,「如果沒有(去年)六月九日,我只是一位結他導師,每個人也有各自的崗位,餐廳就是餐廳,沒有黃店、藍店之分」。2019年六月九日,反修例風波引發百萬人大遊行,黃君堯是百萬人之一,港府漠視民意,特首林鄭月娥在晚上宣布,修訂《逃犯條例》會於六月十二日在立法會恢復二讀,有傳當日政府想直上三讀通過。


六月十二日下午約三時,警方向身處在立法會「煲底」的示威者亂噴胡椒水,引發警民衝突,後來戰場更擴展到龍和道、添華道、夏慤道的「催淚彈放題」。掛著相機,希望用鏡頭紀錄這場抗爭運動的黃君堯,在混亂之中由兩名中學生扶起,他們見黃君堯手持相機,誤以為黃君堯是記者,更向四周旁人呼叫「要先救(我這名)記者,因為記者影到真相,但其實我不是記者。我當時好驚,亦感到很羞愧,為何我會是由兩位小朋友救起?」

去年六月十二日,警方向立法會「煲底」的示威者噴射胡椒水,示威者退守到立法會門外位置,並以「遮陣」抵擋。(關震海攝)

事實上,六月風霜之後,走過嚴夏與寒冬,黃君堯仍是一位結他導師,只是這位導師的生活,與許多香港人一樣,循序漸進地有那麼少少不一樣。黃君堯開始藉行山來鍛鍊體能;《願榮光歸香港》風靡一時,黃君堯有感大眾演奏時偶有「錯拍子」的情況,他拍下教學片教大家數拍子,他一直思忖自己的身分,如何做得更多。直到疫情肆虐,社會活動停滯不前,黃君堯多了時間去行山。他把朋友行山的過程,剪輯成短片,以「沒有工作的日子」為題,上載到YouTube。黃君堯說,「這是我給自己的練習,我想讓別人知道,沒有工作做,都要發掘一些事去做,不要甘於這靜局」。


「鄺神」啟發 可以為黃圈做點事?


疫症下人人足不出戶,學生、打工仔在家機不離手,不是用Zoom 作視像會議,就是上YouTube 、Netflix 煲劇。踏入二月,不少本地KOL 開始提倡要壯大「黃色 YouTube 圈」的力量,包括立法會議員鄺俊宇,黃君堯說,「我不是鄺俊宇的擁躉,但鄺的說話十分觸動我,鄺說,如果你也懂得拍片,為何你不去在這個YouTube 圈做些事?那刻我在想,對呀,我是否可以做些事,雖然我不太懂(如何做),但是我可以嘗試」。


鄺俊宇只是一股助燃劑,真正令黃君堯把想法付諸行動的,是黃君堯得悉他朋友的「黃店」也要結業。黃君堯說,經營一門生意是店主的畢生心血,他眼白白看著朋友的店舖面臨結業卻愛莫能助,黃君堯不禁質疑自己的信念:「如果你是藍店的話,你會不會多些人光顧?會否因為你是黃店,所以才無人光顧?會否是黃色經濟圈根本做不來?」


黃君堯連珠發砲的問題,朋友未有因此卻步,反而語帶堅定地回應,「不是黃色經濟圈做不來,只是我自己做不來」。黃君堯憶述,「這亦令我很觸動,他將要結業,面對所有心血即將結束,但他仍然相信黃色經濟圈是可行」。

黃君堯決定實行「和你逛」,拍攝「區區有黃店」並上載到YouTube,加入「黃色YouTube 圈」。(王紀堯攝)

黃君堯認為,雖然有很多「黃店」出現在「和你Eat」、「和你Pay」等應用程式,但他指資訊太多,未必人人都會花心神去看畢所有店舖的所在地,可能每次都只是選擇自己相熟的店舖,大眾容易忽略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小店。於是,黃君堯想透過「和你逛」的形式,以影片向觀眾呈現黃店,讓觀眾有個初步印象,下次到該區時,便可以光顧不同類型的黃店。然而,有了拍攝方向,黃君堯卻很快就打倒前一秒的自己,反問「喂,你是誰?有誰認識你?這件事輪不輪到你去做?」


模仿何君堯 打開黃絲話匣子

這是一場思想大打架。

黃君堯指,「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些想法,但大部分人都會覺得,我不是一個有名氣的人,所以我還是不要那麼多事去做。或許,有人會覺得,為何是我做?甚至有朋友跟我說,『你也是黃店,為何不是有些人來拍你,而是由你去拍其他人?』」,黃君堯則認為,與其望天打掛等待有名望的人來做,倒不如由自己做起,他說:「可能有名氣的人真是想不到你的想法,或者有人想到,但他又覺得他自己不適合做,如果你想到,你又有能力做到,可能最適合去做的,就是你這一個人。抗爭就是這樣,抗爭就是每人都多走一步,才可以鬥下去」。

黃君堯又拿起相機,走上街頭,延續他的抗爭之路。萬事起頭難,一開始,黃君堯遇上第一間想拍攝的書店休息,只好在門外拍攝。到了第二間咖啡室,卻因為店內多人而不好意思開口詢問,故以「偷拍」的形式拍攝,黃君堯說,「我去到第三間(店舖),我在想,我不能夠一直偷拍下去」,於是他鼓起勇氣開口向店主滔滔不絕地介紹其理念,花了半小時。店主問:「你可以給我看看你之前拍攝的作品嗎?」但黃君堯說,「我沒有(成品),這就是第一集」,他憶述,「店主呆了,我猜他是沒想過我那麼自信去解釋,但原來我甚麼都沒有」,黃君堯「半哀求、半解釋」,店主後來才答應。如是者,第二間,黃君堯又花上半小時去解釋自己是誰,才換得店主首允。

黃君堯由拍攝到剪接都是一手包辦,相機、手機、腳架都是他「一腳踢」的好伙伴。(王紀堯攝)

拍攝前向店舖查詢訪問意向花費唇舌,不是媒體,又不是KOL,對於黃圈,公信力成疑。查詢店舖期間多挫折,黃君堯走到第五間店,他想起那張模仿何君堯的相片曾在網上瘋傳,於是靈機一觸用這張相片介紹自己,肯定自己「黃色」的身份。「店主說有看過,他即刻答應可以讓我拍」,黃君堯沒想到,這張相片竟令他接下來的拍攝一帆風順。黃君堯稱,「下次我去第二區時,因為有了第一集(成品),我就可以有根有據」。


原則「不收仼何利益、不分種類、不鬥黃」

至今黃君堯經已走訪過百多間店舖,製成了十二集「區區有黃店」。他說,「如果不是『區區有黃店』,我這輩子也不會有機會認識到那麼多人。從前我以為做生意一定是各有各做,後來我才發現商店之間可以很團結」。黃君堯稱,「我拍完一間,他們(店主)會告訴我,附近還有哪幾間,又囑咐我『你一定要去,他們是經營得很辛苦』,我看到那份人情味」。


「黃色經濟圈」連結甚廣,有人團結,亦會遇上有人分化。近日黃色經濟圈「鬥黃」風氣引來不少同路人非議。黃君堯早在拍攝之初,已為拍攝定下三大原則:「不收仼何利益、不分種類、不鬥黃」,他說,「一來我沒能力去辨別誰人是『黃』,二來我歡迎扮『黃』的人」。黃君堯解釋,「為何他要扮?他就是因為覺得(黃色經濟圈)強大,他覺得有好處(才會扮)。我們做一個黃色經濟圈,不是要去展示我們很失敗,我們毫無好處,相反我們是要向他人呈現我們是有好處、會壯大」。黃君堯形容情況就像兩隊軍隊打杖,他說,「我不會去捉誰是臥底,我當然是打完仗才算…可能他是臥底,但打打下覺得,『嘩,正喎,這隊軍隊是好東西』」。


戰仗不一定會帶來勝利,黃君堯朋友的店舖,最終在疫情下隱退。黃君堯的音樂中心生意受疫情影響,下跌九成,但他堅持自己不會為店舖「告急」。「食頓飯用『告急』我可以理解,但我教(音樂)嘢,(別人)不會因為我『告急』,就來支持我,我亦會覺得很奇怪」。

黃君堯其音樂中心門外的告示板,貼有運動資訊,由網民認證為「黃店」。(王紀堯攝)

記住有一個「君堯」站在黃色那邊


說過結束一門生意就等於結束店主畢生心血的他,不覺得最終要結束店舖會很可惜嗎?黃君堯卻很灑脫地稱:「這裡可以隨時結業。教結他、教音樂是我的能力,這裡由我建造,它有何問題,我可以選擇結業。到將來我再有能力,我可以重開」。


黃君堯總是由零開始,慢慢地建立屬於他自己的堡壘,「區區有黃店」第一集推出時,他的頻道只有百多人訂閱,積沙成塔,到現時累積了九百多位訂閱者,一切得來不易,都是靠「黃君堯」這個名字,親力親為打造回來。黃君堯說,提起「君堯」,很多人跟接其後的下一句,就是粗言穢語,在「區區有黃店」的拍攝,他特意用真名上場,他指:「我想大家聽到『君堯』這個名,是有一絲希望,世界上不是只有一個『君堯』,我想有人知道,有另一個『君堯』(黃君堯)是站在(黃色陣營)這一邊。如果我甚麼也不做,我連自己的名字也保護不了」。

  1. 疫情下蝸居的哀歌—迫遷、無口罩、收入大減
  2. 復課無期:小六生Yuki獨自填滿紀念冊的回憶
  3. 全球疫情蔓延時 外傭少主心相連
  4. 香港要惜土:復耕農放下鋤頭了Dirty Team
  5. 靜聽維港海浪的藥房老闆:內地客如 「恐龍絕跡」
  6. 政府架空議會 沙田素人區議員:香港根本談不上一個『贏』字
  7. 本地菜需求增 農夫周思中:「希望讓香港泥土越種越靚」
  8. 媽媽新主意 縫紉布口罩給女兒擺檔
  9. 本地鮮菜直送大坑井字街 「靜月」逆境中經營社區健康
  10. $2.5一個土炮「黃罩」 正式投產 黃色經濟圈擴至輕工業
  11. Be Water 的禁酒令 斜槓酒吧老闆一片迷茫
  12. 駿洋邨素食餐廳 等不到黎明
  13. 導師不忘「初心」還兒童愉快的童年 而特首不知道Playgroup是什麼
  14. 疫情下限聚 線上的基督徒生活
  15. K歌小巴踏著「灰色軌跡」 司機高歌自勉
  16. 難以呼吸的現場 記者脫「罩」之日何日來
  17. 離島淪陷 坪洲居民勸港人珍惜寧靜小島
  18. 外遊卡滯銷 檔主「逆風」賣本地卡求存
  19. 小學老師變身口罩採購員 危難中平常心面對
  20. 等待中的自我修練 DSE考生:我的未來包括香港
  21. 「別人恐懼時貪婪」街招提字經紀 分析樓市不死傳說
  22. 此君堯不同彼君堯 黃店Youtuber:光復香港之前先光復自己名字
  23. 港人情緒響警號 斜槓社工用靜觀迎接「第二場」疫症
  24. 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舞台劇演員在最壞的時代消毒小巴 
  25. 邊爐家族一度火燒連環船  火鍋黃店老闆外賣自救實錄
  26. 太子雷生春隔籬有間青花亭 建築美食融薈中西做好本土客
  27. 兄弟幫食堂推毛孩料理 抗疫社區自救

劉愛霞

HK FEATURE 誌 — 獨立記者
社區訪問,聾人人權專題報道,數據分析報道。

王紀堯

《 誌 HK FEATURE 》 — 獨立記者
專責社運專題、法庭報道、國際人權報道。

返回

繼承大業 「文化者」鄭天儀力挽狂瀾推銷「絕版的文化」

繼續

繪畫港產片輝煌 塵阿力:光復港產片需要香港人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