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遊卡滯銷 檔主「逆風」賣本地卡求存

阿杰指,突如其來的疫情,令他生意大減。(麥顥徽攝


 每年三、四月,日本櫻花盛開,不少香港人也想去「第二個故鄉」日本,一睹「粉紅佳人」櫻花綻放的風采。怎料世紀疫症來臨,三月開始全球感染個案此起彼落,各國紛紛自我封關,粉碎了無數人的旅程,昔日的旅遊愛好者只能藉翻看旅遊書望梅止渴。香港人買外遊卡「必到之地」的深水埗鴨寮街,疫情之下依舊人流如鯽,只是賣外遊卡的排檔卻無人問津,「逆風SIM卡」是其中一間售賣電話卡的排檔,店主許智杰(阿杰)指,以往外遊卡的銷量佔整體生意額七成,現時幾乎都沒有了,他無奈地說,「如果疫情不完,香港人是沒地方好去,唯有是去長洲『扮放假』,或者是行山(消遣)」。全球封關,外遊卡滯銷,鴨寮街電話卡檔口如何生存下去?

記者:劉愛霞

攝影:麥顥徽

本地上網卡需求大增

阿杰把店舖取名「逆風」,他解釋飛機是靠逆風起航,「順風」的話反而會遇上氣流不穩,難而飛行。阿杰希望,到來他這裏買電話卡的客人,可以藉「逆風」一帆風順地到達目的地。他憶述,在旅遊旺季的日子,最高峰時期每日可達一萬多元的生意額,他指最暢銷的外遊卡「通常都是日本、台灣及韓國」,惟現時大家都不敢外遊。阿杰說,過往有點儲蓄的長者,退休後會與家人去旅行,經常來買鴨寮街買電話卡,「可是現在(這類客人)都沒有了」。飛機逆風起行的良辰美景遙遙無期,經濟寒冬之中留下的一線生機,反而是本地人買本地數據卡。阿杰指,疫情爆發後,政府陸續宣布停課安排,開初時生意無起色,停課措施如旅程一樣,無止境地順延下去。他稱,二月下旬開始,留意到香港人對本地卡的需求大增。「學生改為用Zoom 上課,上班一族改為 home office,也是用Zoom 來與老闆開會、傾計;在家會上網煲劇,(他們平日的)6GB 數據不夠用,就要來買額外的數據卡。」

「黃店」難避免賣中資電話卡

阿杰的牌檔開業兩年多,去年運動開始,他在店舖的當眼處張貼文宣,網民定義「逆風」為「黃店」。阿杰指,「我張貼文宣不是為了做 『黃店』,而是想多些香港人認識和了解社會在發生何事」。因著「黃店」的名號,他說招徠很多「黃絲同路人」買電話卡。店舖向來有售賣外遊卡,本地卡及國內卡,以供應不同客人的需求,包括有出售中資公司的電話卡。然而,阿杰稱這段時間到來他店舖買電話卡的客人,大部分開口先要求「不要中國移動、不要中資」,其次才是考慮電話卡的數據用量。社會運動後成為「黃店」,阿杰坦言,「少了 『藍絲』來買,一定是少了(客源)」。他說,憑良心做生意,不介意少了生意,「那些(藍絲)的錢,賺了也會背脊骨落」。

疫情下鴨寮街人頭湧湧,消費的人不多。(麥顥徽攝)

可是,「黃店」售賣中資卡,阿杰自己如何理解這種矛盾?阿杰稱,「最好就當然不要賣(中資卡)」,他曾經有想過不賣,但他指這是「無可能的事」。以外遊卡為例,阿杰指「中國聯通」這些中資公司的網絡覆蓋率遍佈全球六至七成的國家,變相某些區域和地方由覆蓋率廣範的電訊商接收得較好,加上這類型的電話卡價錢便宜,有其獨特性,不是其他電話卡可以取代,所以他不會棄賣中資電話卡,通常會向客人陳述每張卡的特性,把選擇權交給客人選擇,指「你OK (中資電話卡)就買,你不OK 就別買」。阿杰說,有遇過居住唐樓或村屋的客人,向他查詢這些地方應使用哪些電訊商,接收會較穩定。他說,「很坦白說,我也不知道。每個地方的盲點也不一樣,可能你的住處是接收 『中(國)移動』較好,那你用了其他台,你自己就會感受得到接收不良的情況,村屋(的網絡情況)更難預料」。如是者,阿杰的電話卡百貨應百客,他強調他售賣電話卡,主要是按客人需求而去推薦,選擇權在客人身上。

鬥平文化難生存

放眼於同一條街道,街頭街尾賣電話卡的店舖已有好幾間,阿杰有感「同行如敵國」,每間店舖都想自己出售最便宜的電話卡,以吸納最多的客人,生意競爭激烈,阿杰他稱這種營商環境並不健康,但他認為是「無辦法」。「這始終是心理問題,不能說改就改。在(店主)觀念上,大家(貨品)的價錢差不多,我就要比別家便宜,才可以多賺錢。我賣得比別家貴,客人不會來自己店買,大家唯有一路一路(便宜)落去」。這成了惡性循環,那怎麼辦?阿杰說唯有跟隨「鬥平」潮流,否則客人來到,問「你賣那麼貴,你(與別家)有何不同?」,他會啞口無言。

「逆風」被標籤成黃店,阿杰不介意不招待藍絲客人。(麥顥徽攝)

疫情之後,阿杰一直靠售賣本地卡維生,他直言生意額大不如前,對之後的生意經營亦沒信心,只好見步行步。有想過暫且轉行,待疫情過後再回復正業嗎?阿杰則說想轉也轉不了,「錢不是問題,問題是(我)無錢。我全部的錢都押下了在貨品,已經沒有轉的本錢,那唯有繼續做下去」。

  1. 疫情下蝸居的哀歌—迫遷、無口罩、收入大減
  2. 復課無期:小六生Yuki獨自填滿紀念冊的回憶
  3. 全球疫情蔓延時 外傭少主心相連
  4. 香港要惜土:復耕農放下鋤頭了Dirty Team
  5. 靜聽維港海浪的藥房老闆:內地客如 「恐龍絕跡」
  6. 政府架空議會 沙田素人區議員:香港根本談不上一個『贏』字
  7. 本地菜需求增 農夫周思中:「希望讓香港泥土越種越靚」
  8. 媽媽新主意 縫紉布口罩給女兒擺檔
  9. 本地鮮菜直送大坑井字街 「靜月」逆境中經營社區健康
  10. $2.5一個土炮「黃罩」 正式投產 黃色經濟圈擴至輕工業
  11. Be Water 的禁酒令 斜槓酒吧老闆一片迷茫
  12. 駿洋邨素食餐廳 等不到黎明
  13. 導師不忘「初心」還兒童愉快的童年 而特首不知道Playgroup是什麼
  14. 疫情下限聚 線上的基督徒生活
  15. K歌小巴踏著「灰色軌跡」 司機高歌自勉
  16. 難以呼吸的現場 記者脫「罩」之日何日來
  17. 離島淪陷 坪洲居民勸港人珍惜寧靜小島
  18. 外遊卡滯銷 檔主「逆風」賣本地卡求存
  19. 小學老師變身口罩採購員 危難中平常心面對
  20. 等待中的自我修練 DSE考生:我的未來包括香港
  21. 「別人恐懼時貪婪」街招提字經紀 分析樓市不死傳說
  22. 此君堯不同彼君堯 黃店Youtuber:光復香港之前先光復自己名字
  23. 港人情緒響警號 斜槓社工用靜觀迎接「第二場」疫症
  24. 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舞台劇演員在最壞的時代消毒小巴 
  25. 邊爐家族一度火燒連環船  火鍋黃店老闆外賣自救實錄
  26. 太子雷生春隔籬有間青花亭 建築美食融薈中西做好本土客
  27. 兄弟幫食堂推毛孩料理 抗疫社區自救

劉愛霞

HK FEATURE 誌 — 獨立記者
社區訪問,聾人人權專題報道,數據分析報道。

麥顥徽

HK FEATURE 誌 — 獨立記者
PAYME支持獨立記者

返回

離島淪陷 坪洲居民勸港人珍惜寧靜小島

繼續

銀座隨想

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