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ng Wan 是小五中文科老師,是一位媽媽,也是個普通小市民。自從一月底,她就跟大部份香港人一樣,每天盯著電視新聞、「轆」著Facebook (FB),心情一天一天往下沉。網上訂購口罩,研究口罩標準,什麼歐盟標準「EN14083」、「BPE」(細菌過濾率 )、「PFE」 (顆粒過濾率)|「VPE」 (病毒過濾效率), 「採購」口罩新手 Ting Wan 也琅琅上口。新年之後,全城鬧口罩荒,Ting Wan 為香港醫護的裝備擔憂;為長者排隊輪口罩而憂心;為每天出街上班急需口罩的打工仔多設想。作為小學老師,無奈在家用電腦隔空教學,危難之時,她認為生活上一切的不完美,也應該盡量「正面樂觀面對」。
採訪:陳零(Grace Chan)
攝影:關震海
「我由始至終都不缺 (成人) 口罩,因為有家姐給我澳洲口罩,只是後來疫症爆發,身邊不少朋友都說買不到口罩。」她從新聞得知醫護準備罷工,情緒有點低落,「有朋友是私人執業醫生,說團購也入不到口罩。」她開始不停上網搜尋口罩:「覺得好荒謬,政府怎會連基本 (數量) 的口罩都沒有,香港明明有少少 (CSI 口罩),但看著議員怎樣問,(政府) 都可以不交代。」等政府打救,不如自救。她決定自掏荷包訂購口罩捐給醫護:「眼見疫情愈來愈嚴重,醫護是在照顧我們,怎能連他們都沒有口罩?政府實在做不到事,不如自己看看有無方法找到口罩,希望買到高質素的 (口罩) 捐給醫護。」她說自己尚有經濟能力,最初預幾萬元訂口罩。
重要時刻 發揮 Google Translate 的功能
Ting Wan 在 FB 看到有人留言說在印尼買到口罩,碰巧她有親人在當地,就請她幫忙買,但總是撞板。「原來親人沒買過口罩,不懂得揀,最初買的都不合標準。」她索性到印尼口罩網站,逐個品牌看:「我不懂看印尼文,就用Google Translate。譬如口罩的印尼文是Topeng,逐個品牌看規格,然後上網 Cap 圖叫她去買。」她笑著說,跟那位印尼親人只用 Whatsapp 溝通,來來回回,全是關於口罩規格,又請親人現場拍片給她驗證。

她還上網找了一份齊備各地口罩標準及測試方法的文檔,「BFE (防飛沫) 不少是99,香港基本也有95。」她家中還齊集各地的口罩,指著一盒歐洲口罩:「歐盟標準是EN14083,這盒就有寫;台灣是 CNS14774或CNS14775,香港甚少人研究台灣口罩,因為無出過口,我這盒是台灣朋友寄來的,兒童口罩就要最少 KF80 ……。」經此一「疫」,她還多了新的身份 — 口罩採購員。
觸到口罩的一刻 內心激動
終於,在農曆年假前,她收到第一批印尼口罩,也記不清是訂了六十包,還是八十包 (每包50個、沒有包裝盒)。「那段時期,上FB見到人說收到口罩心情激動,我收到第一批時都好激動,因為聽說會被偷又會不見。」回想當日的忐忑不安,笑中有涙。「這批口罩也經過測試的,當時未學識火燒中間那層,只用水測試面層是否防水。」雖然沒有包裝盒,但也有說明是BFE98,符合標準,又因為疫情未爆發,連運費每個僅一元,「留了一包給自己,過年時分派給朋友,之後就想再訂第二批,但那批已經加到三元一個。」

當時,疫情全球蔓延,「有個朋友是社工,得到捐款買口罩,就試在印尼再訂了兩萬個,但印尼疫情比香港更嚴重,每個升到五元,訂了也出不到關。」Ting Wan提到,印尼突然封關,口罩來不了香港,但堅持將那些口罩在當地派發。此路不通,Ting Wan 未有氣餒,就每天到FB 不停「兩盒 thx」。「我自己Home Office,又少外出,口罩都夠用,但有朋友因為要上班,每天要送女兒給媽媽照顧,花近四百元買兒童口罩,真是很大負擔。」她不停的「兩盒thx」,居然有天收到電話:「說我之前登記成功,七十五元一盒,問我要不要,我買了就送給那位朋友。」
樂觀面對 多為需要的人著想
她坦言,看著老人家也要通宵排隊搶購口罩,甚至連醫護都缺口罩,曾經情緒低落:「有天讀了 (精神科醫生) 曾繁光一篇文章,不少人在這期間復發,覺得好焦慮,有強迫症的,更把手洗到爛。」她說那是對自己的提醒:「應該盡量正面樂觀,病毒是靠飛沫傳播,如果病患者向著自己打噴嗤,那只好認命了;口罩是一種保護,我們不是醫護,又少外出,用布口罩也可以的,記緊不要觸摸口罩。」 於是,她每天瀏覽 K Kwong的FB,學習口罩知識和訂了布口罩給自己和兩個就讀小學的女兒。

四出撲口罩的同時,Ting Wan 和兩個女兒都面對學校停課。「停課初期,老師輪流回校當值,每星期回校一兩天,學校也拍了短片,讓小朋友上網學習,但考慮到未必每個家庭都有電腦設備,所以也不是強制性。」來到四月,何時復課仍是個未知素,「假如直到暑假都不會復課,那前後(停課) 就半年,那麼學習就需要調節。」
網上上課學童不專心 勉強不了
她學校自從復活節假期後,開始每天用Zoom 上課四十分鐘,中英常數輪流上:「一定有限制,始終互動和對小朋友的觀察不那麼直接,小朋友專注力有限;也有的開頭開了鏡頭,到後段想鬆一鬆,不讓老師看見樣子也有的。」 她說明白家長的憂慮,但也要接受這個生活模式。「小朋友能做到多少便多少,不要太勉強,別做成心理壓力。」家長多了時間在家,她說也是難得的親子時間:「我會讓兩個女多看書,午飯後輪流洗碗、收衫,學習自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