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係慘過沙士」,2020年靈驗了。樓上的酒樓上月結業;日本自助餐廳暫停營業;沒有遊客的尖東,今夜星光不燦爛,平日的車水馬龍的藥房,今日都變得水靜河飛。
在遊客區經營藥房三十多年的王先生,經歷過沙士,今日的武漢肺炎來勢洶洶,不禁要說「我五十多歲人,從未見過香港人如此緊張、恐慌及淒慘」。前陣子人人撲口罩,現時市面如死城,大小商店「幾乎在等待倒閉」。
採訪:劉愛霞
攝影:王紀堯
啟德發跡 沙士靠板藍根
沙士時,王先生的店舖位於九龍城,雖鄰近啟德機場,飛機在頭上穿梭往來,當年主要做街坊生意。03年,沙士來了,他一樣捱得過。王先生說,當時市民同樣搶購口罩,年初生意慘淡,年中還可以靠板藍根、金銀花等保健食材回本救市,「當時香港人很齊心、很團結」,中央在沙士後大幅開放自由行,暫時紓緩了經濟壓力。
王先生毫不諱言尖東的生意大約有六至七成的顧客,是內地人,兩至三成是酒店客人,本地客比較少。惟自從去年反送中運動,內地團減少,加上疫情爆發,現時「一個內地團也沒有」,街道寂靜蕭條,王先生形容街上的內地遊客仿如「恐龍絕跡」。
疫情下「一罩」難求,部分藥房以天價出售防疫用品,人人以為他們「發國難財」謀取暴利,市民怨聲載道。王先生今年後知後覺才入貨,開始兼售口罩和搓手液。然而貨源緊拙,成本價昂貴,他澄清近日的口罩來貨價一盒約二百元,店舖定價約二百四十元,「賣十幾廿盒口罩,只是賺幾百元,交電費都不夠」。
目前,這間位於商場的店舖月租約十萬,政府新措施向零售業發放八萬元津貼,王先生認為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始終高租金是香港經商的「死症」:「係咁交租交租交租,你依家轉型都轉唔到。政府的資助最多幫你遲少少『斷氣』。」
尖東地舖難得可以聽到維港海浪聲,王先生眼見浪花很快濺上岸,結業危機水浸眼眉,政府發放津貼的程序向來緩慢,他笑說可能津貼未派出,店舖已倒閉。
香港回頭太難?
現時王先生除了透過減人手來開源節流,另一邊廂是自掏腰包撐住,見步行步。今次疫情,讓不同行業反思本土經濟的可能性,王先生談轉型的可能,他認為很難,因為旅遊、金融等行業,早已佔據經濟,如油尖旺的餐飲業,海港城的零售業「都是靠大陸遊客」,而做開街坊生意的藥房,定位和貨品種類與遊客區的藥房不一樣,所以他大嘆難以轉型。

一次全球性災害,新年前後引起封關/不封關的爭辯,做了快三十年藥房老闆的王先生贊成新年後封關,長痛不如短痛,先控制疫情,總好過大爆發不能回頭,王先生強調自己是中間派,也對林鄭月娥的特區政府有所微言:「二百萬人上來遊行(註1),佢(政府)唔理你;總之一讀二讀,即刻提上去(立法會)三讀(註2),假如你同香港人溝通,就唔會搞到香港咁暴力。醫護罷工,要求全面封關,政府話『唔好挾持』、講『唔會畀你得逞』,又叫醫護人員做『逃兵』,人哋哽耳呀嘛,呢啲咪叫分化個社會囉。」
抗爭加上無了期的抗疫,王先生認為武漢肺炎的來臨是香港一次的「真攬炒」:「無論你藍絲、黃絲,老少,大商家、小商家,全部都有份,這次是狂風暴雨十號風球,就是家家戶戶都有影響。」十號風波一掃,「攬炒」的心理準備有沒有做好?他說:「當然希望香港無事,早日恢復過來,像以前一樣繁華,大家安居樂業」。
王先生板起腰坐著藥房收銀椅上,靜待黎明。
(註1)2019年六月十六日香港歷史性二百萬人遊行。
(註2)2019年六建制派將修訂《逃犯條例》直上三讀,引發六月十二日立法會警民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