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直擊】 選戰背後:民主鳳梨「上架國際」路難行 兩岸政治角力之間左右為難 

富興村鳳梨田由楊清茂一家三代打理,他們主要種植會被製成加工品的土鳳梨。(劉彥汶攝)

疫情間中國禁運台灣鳳梨,一年產量超過30萬公噸的鳳梨卡在國際角力之間。兩岸關係緊張,貿易轉銷國際成為台灣生存之道。外媒以「謝謝日本」為題,稱台灣鳳梨的外銷市場在政府補助下成功由中國轉往日本,頃刻間「民主鳳梨」成為「上架國際」的模範,亦代表台灣抗共的標誌。

1月13日(周六)台灣大選前一周,正值南北喧鬧的選舉季節,記者乘「新自強號」抵達沒有造勢大會的花蓮。當地恬靜得恍如異境,可是台灣人民手中每一票,投藍、投綠、投白,也主宰著台灣鳳梨的命運。

國際上被稱為「戰貓」的蕭美琴以副總統候選人身分參選,在藍營重陣的花蓮郊區,農夫卻為她搖旗吶喊。「蕭美琴幫了我們那麼多,我一定會支持她的!」花蓮的「鳳梨大王」楊清茂堅定地向記者說。

記者細問之下,台灣鳳梨「上架國際」並未如外界預料那般順遂,兩年間鳳梨外銷價格如升降機,令農民的收入大失預算。縱使曾為花蓮立委、協助當地農作物外銷國際的蕭美琴雖勝出選戰續執政,農夫仍慨嘆選戰喧鬧之後仍是「花蓮國」,鳳梨很難走出困局,「只能再忍受4年」。記者坐上花蓮農地上的小火車,沿路尋找答案。

https://podcast.hkfeature.com/epsode/2024台灣大選國禁運台灣鳳梨之後,鳳梨還好嗎/
在花蓮人心中的蕭美琴,並不是活在象牙塔的政客,是上山下鄉的幹實派。(KH攝)

「戰貓」 下鄉獲民心

剛勝出大選的副總統蕭美琴在對岸眼中極為惹火,2020年花蓮立委連任失敗後被總統蔡英文委任駐美代表,她一直堅持職銜為「駐美台灣大使」。兩年前她出席「全美議會交流理事會(ALEC)」,給中共下馬威:「台灣舉辦第一屆總統大選,那是1996年,中國的回應就是對台發射飛彈,他們憤怒的門檻很低⋯⋯」。蕭美琴在任期間,美國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更觸發兩岸關係緊張,獲美方信任的蕭美琴「戰貓」之名不脛而走。

「這個綽號(Moniker)是她對於中國『戰狼』外交( “Wolf Warrior Diplomacy”)的回應。」英國《衛報》報道指蕭美琴早於大學時期已開始「讓世界看見台灣」,在大學的國際活動中爭取獨立開設台灣攤位,更與中國攤位「打對台」。雖然蕭美琴是台美混血兒,受到國際注目,在台灣人眼中她則是一位扎根東部的「本地薑」。2016年她在當地稱為「花蓮國」的藍營票倉,搶灘成功,贏得立委一席。

小魯向記者指花蓮的城鄉差距大、交通不便,區內經濟不景令年輕人感洩氣。(劉彥汶攝)


蕭美琴於去年11月26日選擇花蓮作為首場造勢地點,她向支持者說:「我今天早上乘『新自強號』來到花蓮,我看到窗外熟悉的風景,千百次的來來往往,千百次的走著這條路,一切都是為花蓮變得更好。」

花蓮縣分為花蓮市、吉安鄉、新城鄉等,放眼四周盡是農村與群山。記者於大選前一星期乘坐「新自強號」來到花蓮市,當地多以汽車或機車代步,公車班次較稀疏,如要到其他鄉鎮便需要乘搭火車,最遠需時超過1小時。

原住民小魯(化名)是「八十後」的花蓮人,他表示多年來花蓮發展緩慢,交通極為不便,過去每逢過時過節乘火車到外縣市,市民需提早一周到台鐵網站搶票,小魯指交通不便確阻礙了農產品外銷。小魯認為, 蕭美琴在2016至2020年擔任立委期間,在花蓮的政績是值得被肯定的,由她爭取成功的「新自強號」令市民不需再擔憂過年時回不了鄉,道路的安排亦見改善。

「以前的政治人物基本上不會下鄉,但她會穿著雨鞋到農田,跟那些農民砍玉米、砍西瓜。」小魯表示,花蓮的農產品難以外銷,賣不完的農產品均主要流向北部,售價相比台灣西部農產品較低,蕭美琴便協助花蓮農產品向外推銷,她的確提高了農產品的售價。

年近80的吳阿嬤的酸菜店是自產自銷,她指自己的酸菜最遠更銷至加拿大。(劉彥汶攝)
吳阿嬤4年前去足蕭美琴每一場造勢大會,敗選時跟着她一起哭。(劉彥汶攝)


記者騎著單車走到新城鄉附近的「阿嬤的酸菜」,年近80歲的吳阿嬤正在田間砍蘿蔔,雪櫃上還掛著蕭美琴2020年競選花蓮立委的宣傳帽子。吳阿嬤向記者說,蕭美琴跟農民打成一片,亦幫忙推廣她的酸菜,她形容她倆像姊妹,2020年蕭美琴落選,吳阿嬤說難過得與蕭一起痛哭一場。

靈活多變的楊氏亦種植其他農產品如木瓜。(劉彥汶攝)

外貿戰開打 農夫血本無歸

「我們現在這個鳳梨產業加工場,怎麼來的,你知道嗎?是蕭美琴爭取的呢!」年屆67歲的花蓮「鳳梨大王」楊清茂一邊駕車帶記者遊覽花蓮瑞穗鄉富興社區的鳳梨田,一邊介紹他們農村轉型最重要的設施。

鳳梨是台灣果樹產量之冠,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資料顯示台灣每年的鳳梨產量高達35至40萬公噸,以2022年度為例,鳳梨的產量為38萬公噸,產值達87.9萬億新台幣(2億美元)。另外,出口數據顯示,2022年度台灣共出口約2.25萬公噸鳳梨,2019年出口更曾高達5.4萬公噸,比2013年的6千公噸高出9倍之多,可見外銷鳳梨的增長驚人。

2021年2月底中國突然指在台灣鳳梨多次檢出介殼蟲,需要暫停鳳梨入口。據台灣蔬果輸出業同業公會數據,台灣鳳梨主要外銷至周邊東亞國家,其中2019年及2020年逾九成出口量集中在中國。以2019年為例,出口至中國的鳳梨達約5萬公噸,佔市場比例達98%,其餘4000公噸外銷至其他國家。

中國「封殺」台灣鳳梨,令楊清茂所在的花蓮瑞穗鄉富興社區造成極大影響。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富興社區是台灣土鳳梨產量最大的社區,鳳梨田總面積超過250公頃,當中7成種植土鳳梨,3成種植以鮮果外銷的金鑽鳳梨。楊氏在屏東也有鳳梨田,楊清茂長子楊弘基表示,當時他正準備將鳳梨運到北京,突然收到公告被禁運。

他指出,鳳梨的採收期是1年10個月,農民早已種植好準備採收,而且農民種植的面積龐大,所以禁運的消息公布之後,這一大批的鳳梨瞬間去向未明,結果只好流向台灣市場,但一時間無法消化如此龐大的鳳梨量,價格頓時「大崩盤」,「那一年農民血本無歸,『盤商』(批發商)沒有差(沒有損失),包裝場、外銷業者,我沒有做就沒得賺,我不會賠錢,但農民死得很難看。」

兩岸貿易戰兩年後,楊弘基表示,不見得台灣鳳梨的價錢已穩定下來。楊舉例說一個鳳梨原零售價為12至14元新台幣,去年(2023年)1月至2月時曾直插至5元,4月突然漲價至20多元,但平均售價還是降至9至10元一個。

經過兩年折騰,楊弘基慨嘆:「鳳梨由低價格突然升高,他們就沒有保障了,因為農夫不懂怎樣去調配產季。只能看運氣,如果種植的時間遇上外銷的低價格,他們就沒有了。」

花蓮農夫設法出口國際,他們批評台灣不為輸出香港作補助,令他們大失預算。(劉彥汶攝)

進口大國 中日大逆轉

台灣鳳梨輸入中國受阻,總統蔡英文隨即在X以英文發帖文反擊:「中國的不公平貿易已瞄準台灣,但這不會阻止到我們,不論是沙冰、蛋糕還是在盤子,我們的鳳梨也是恰到好處。」

花蓮的楊清茂面對中國的禁運危機,亦積極作對策:「你有沒有聽過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在講台灣的鳳梨乾?這是我們寄出去的。」在中國禁運鳳梨後,蓬佩奧於社交媒體貼上一張邊下西洋棋,邊吃鳳梨乾的照片,以示對台灣的支持。楊清茂表示,這張照片背後是由蕭美琴就任的駐美代表向他們購買了鳳梨乾並寄到美國,當時引起楊清茂進入美國的想法:「我們是不是可以透過包裝,讓鳳梨銷售到更遠的地方?」

在日媒新聞標題「謝謝日本」之後,鳳梨是否順利「上架國際」?

記者翻查台灣農業部最新數據,2023年日本已佔整個台灣鳳梨外銷市場88%,成為台灣最大的進口鳳梨商。據《朝日新聞》報道,高雄市新農青果生產合作社監事主席張清泉指出,配合政府的資助補貼,價格上才可以與較便宜的菲律賓鳳梨競爭。

可是,當日本報紙以「謝謝日本」做大標題,台灣鳳梨的整體出口量與價值同樣下跌。據台灣農業部資料,2023年所有鳳梨的農製品產量與價值均比2019年下跌約65%,其收入少了13.1億新台幣(4300萬美元),證明「上架國際」之路仍然波折,而原本支持綠營的農民亦開始有所轉變。


2019年與2023年全球鳳梨出口數字

年份區域產量(公噸)(+/-)產量增減價值(新台幣)(+/-)價值增減
2019全球約5.2萬約20億
2023全球約1.7萬-67%約6.9億-65%

2019年與2023年中國鳳梨出口數字

年份區域產量(公噸)價值(新台幣)(產量)市場比率
2019中國約5.1萬約19億    98%
2023中國359879萬1%

2019年與2023年日本鳳梨出口數字

年份區域產量(公噸)價值(新台幣)(產量)市場比率
2019日本約1千約4300萬  1.9%
2023日本1.5萬約6億  88%

資料來源:台灣農業部貿易統計表 

(註:圖表上的數字除了「鳳梨」,亦包括生鮮冷藏、脫水或乾製、冷凍、調製、果汁或罐頭,是「鳳梨」所有出口的種類。)

劉彥汶

社會專題記者

返回

《誌》調查全港公屋空置率 2021年人口普查揭九龍空置率比新界高    

繼續

「戰貓」救不了台灣鳳梨 兩代農夫站在政治分岔口 

最新

花蓮大地震 震垮觀光業 鳳梨運輸成本漲一倍

在這次花蓮地震中,太魯閣國家公園是重災區之一,多條著名步道出現落石坍方,包括砂卡礑步道、白楊步道等。 太魯閣國家公園佔地9萬2千公頃,橫跨花蓮、台中與南投三個縣市,是一個熱門的旅遊勝地。台灣政府內政部

「戰貓」救不了台灣鳳梨 兩代農夫站在政治分岔口 

廣東人稱鳳梨為「菠蘿」,農夫說好食的「菠蘿」,不能太綠,黃中帶青代表又甜又多汁。世人為鳳梨添上政治顏色,對岸為進口設關卡;台灣政府在補助政策上亦築起堡壘,自由貿易潮流不再,花蓮鳳梨應如何自主?1月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