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想像到,我們要在21世紀面臨戰爭⋯,我不記得今天的日期,只知道這是我們生活翻天覆地改變的,第五天。」
踏入2月,根據當時的美國情報,北京冬奧前夕俄羅斯總統普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之後,俄羅斯即將向烏克蘭發動戰爭。 2月18日,香港獨立記者Kaoru Ng 赴烏克蘭基輔做翻譯工作,他料不到炮火聲將響
為報復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問台灣,中國在台灣周邊海域進行大規模軍演,目前未有結束的跡象,台灣擔心軍演「常態化」,令局勢持續升溫。台海軍演之際,在柬埔寨金邊正值東盟(ASEAN) 外長會議,會議是外長
在波烏邊境的關口Medyka,聚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義工協助難民,當中包括不少亞裔的面孔。來自台灣的鄭晗信在邊境擔任義工,他最初來到波蘭的邊境,是希望能夠加入烏克蘭國際志願軍團。作為前職業軍人的他,台灣
獨立記者 陳子煜 (Alex Chan) 進入首都基輔 (Kyiv),當地炮彈聲不絕,連記者也開始可以憑炮彈聲的大小分辨是俄軍,還是烏克蘭的反擊。留守基輔的國民不再留在防空洞,漸漸回到社區生活,透過不同渠道支持烏克蘭軍隊,保衛自己的國家。22日晚上,記者身處在500米以外的超市遭俄軍轟炸,第一次近距離感受炮彈的威力。記者說,俄兵有時誤入基輔,在街上不時傳出荷槍實彈的巷戰。硝煙在空氣中飄浮,讓記者感受到是戰爭帶來的冷血和互不信任的不安。
烏克蘭的市民,甚至是記者,現在主要靠社交媒體接收資訊。不過隨之而來的問題是網上湧現大量的假新聞,到底人們該怎樣處理不同的資訊?《誌》記者訪問Victor Tregubov,了解在大時代中記者內心的掙扎、烏克蘭現今的傳媒生態以及俄烏之間的資訊之戰。
去年(2021年)12月, 在瑞典舉行的一場歐洲安全會議上,俄羅斯外交部長Sergei Lavrov 嘗試阻止北約繼續擴張,歐洲可能會重回「軍事對抗的噩夢」。多個月來,俄羅斯不斷調動軍隊和機械武器,又
俄羅斯全方位入侵烏克蘭已進入第四天,首都基輔多處民居被轟毁,開展激烈的街頭戰。周六(26日)烏克蘭政府公布至今有198人死,3名兒童喪生,1,115人傷;總統府公布估計有3500名俄軍亡,有200名士兵被俘虜。俄羅斯至今沒有公布俄軍的傷亡數字,俄媒則開始發布軍人的個人專訪影片,表示軍人沒有被烏克蘭俘虜。
紅紅綠綠的小屋堆砌在湖的一旁,鏡面的銀湖中劃着碟碟的波紋,一條小船從湖的一頭開到另一頭,每天如是,湖面上泛起的紋理亦如是,生活在村莊的老人們像生活在波紋當中,來來回回,也找不着生活的出口,他們像是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