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phoria》講述一班美國高中生的生活,劇集主要聚焦講每個角色的創傷和成長,其中主角Rue有吸毒的問題,而Jules因自我認同、與母親的關係而一直有難解的心結。二人在劇集中互生情
「飲多啲水,讀多啲書。」 亂世下,這話成了金句, 提醒大家無所作為都可以好好裝備自己。然而,飲水容易讀書難。在鬧市中爭分奪秒的工作和生活下,要找個空檔好好看書,對於城市人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點
如果眼睛是快門,回憶要靠親眼記錄才給成回憶,疫情奪去了日籍攝影師Kiseki Michiko 2020年的記憶,對於此她耿耿於懷。2019年7月Kiseki 為了尋找兒時在港生活的景色,她放自己假期來港拍攝。這場「假期」卻遇上香港不一樣的夏天,她亦被硝煙捲在其中。Kiseki 花了大半年在街頭拍攝反修例運動,在2020年年初離開香港,一別已隔萬重山,日本香港遭遇前所未有的疫情。
包括個體的獨特性,有著反覆嘗試、專注追求最佳品質的匠人精神,後者則較冰冷,多用作形容人們掌握機器操作的專業能力。
2022年是香港回歸25周年,也是邱良逝世25周年。藝文平台「文化者 The Culturist」及攝影平台「顯影 PhotogStory」共同策劃邱良紀念展《百變香江》(City Vibrance: Hong Kong),展出多張邱良於1960至70年代拍攝、以及由攝影家親手放曬的珍貴銀鹽原作照片,相片也呈現當時港人的樸素日常以及生活的閒情逸致,是難得的集體回憶。
山道文化與九龍舊書店將以香港歷史作為主題,舉辦聖誕「史」集。市集將有展板詳細講述香港保衛戰的過程,同時亦有由九龍舊書店提供的珍貴文物,有些更有過百年歷史。現場亦有文創產品和書籍,其中山道書籍亦會以優惠價發售,作家包括vawongsir、邵家臻、盧斯達、良臻等將會到場簽書。
和家豪初次見面,是一場在大學舉辦的電影放映會,身上掛著兩部相機的他引起了眾人注意。大抵在2018年,社會氣氛慘淡,通常舉辦這些校內電影放映,都是一些「社運常客」前來參與討論。 電影放映後完畢,家豪在自
在整理錄音時,我禁不住呼了一口氣,慶幸自己與面包是相約在一間頗為新式的咖啡廳進行訪問,不然可能要聽他吐好一會兒的苦水。熟悉面包的人便會明白,這位目測25歲,長有數根白髮,實情已達四字頭的中年男子,仍是
Nick自2014年起,開始成為全職家庭照攝影師,偶爾會透過朋友或社工介紹,為基層家庭提供免費拍攝服務,「我不希望其他人有著與我同樣的遺憾,不應因為一個人暫時的經濟狀況,而代表他不值得擁有漂亮的照片,
「不明白現在閱讀為何淪落到成為一份功課?學校要學生交閱讀報告、校本評核,為何不可以純粹閱讀,愉快閱讀呢?」吳美筠反問道。「我覺得,閱讀是自由的,在閱讀世界裡,是一個讓人思想自由的世界。」
畫外音,在電影專門術語上是指發生在電影畫面以外的聲音,觀眾是看不到聲音的來源,一般以言,這些聲音與劇情的物理空間無關,但卻又能加強我們對電影情節的理解。 近十年,香港出現了另一種「畫外音」,聽到的人不
訪問當晚是個星期三,《閱山》展覽將在星期五舉行,策展人Matthieu與展覽團隊正在思考該用哪一個「閱山」的毛筆字放在展覽場地出面。「就用這個吧,這個『山』字有『山』亦有『人』。」有人思考了片刻就說,
「The category is…Roalty」 她徐徐走到台前,反射在disco ball的燈光照在她身上,金色的披肩、代表皇族的紫色裙子,她都穿上了。她轉了一個圈,向評判擺出各種姿勢,
當現實尋找不到公義,或要在虛構的世界才見到朦朧的希冀。主張邏輯批判能力的推理小說,可以成為港人的新出口嗎?推理小說之於社會,又有甚麼意義? 2019至2021年陳浩基、譚劍、文善、莫理斯、黑貓C、望日
在互聯網搜尋,很容易便能找到大澳相關的歷史和推介。大澳,有「東方威尼斯」之稱,是其中一條香港現存的古老漁村;大澳「必去景點」有棚屋區、海味街,想觀看日落可到虎山,乘小艇遊漁村還有機會遇上中華白海豚。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