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臘味店復活? 「有記合」戰前唐樓開放一個月 開闢公共空間想像

One Bite Social共同創辦人梅詩華(Sarah)、「壹合」項目經理張喻斯(Stephanie)冀開闢公共空間的想像。(任葆穎攝)

香港地,搵個地方坐下都冇!為了開拓居住空間,政府不惜釋放「Green Belt(綠化帶)」,填海建島,開山劈石;坐落一個世紀的上環戰前唐樓「有記合」,反過來「釋出」吉鋪給市民入來傾下偈。市民對此嘖嘖稱奇:自己唐樓自己保育,真係得?

這座掛「有記合」招牌的四層高的戰前唐樓,位於上環皇后大道西壹號,是香港僅存的7幢直角轉角唐樓之一,於2010年獲古諮會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經營臘味生意的「有記合」已於1987年結業,仍保留著戰前唐樓的模樣和招牌。2016年,有業主購入整幢唐樓,業主保育及翻新過後,於今個月以免租形式予One Bite Social經營社區空間,取名為「壹合」。

「壹合」「開張」短短兩個星期,不少老街坊「入店」好奇查問:「呢度係咪有得食叉燒?」工作人員愣了一會才反應過來回應:「呢度係社區空間,歡迎入嚟坐!」街坊凝視這幢戰前唐樓,赫然不相信眼前的老建築竟由40多年前的臘味店,搖身一變成為免費共用的社區空間。

「壹合」項目經理張喻斯(Stephanie)憶述,計劃始於數年前的社區觀察,街上「吉鋪」愈來愈多,同一時空下,街坊卻沒有足夠的休息空間,社區組織長期缺乏活動場地。於是開始醞釀社區營造實驗計劃,在不同地方打造新的社區空間,促成今天我們在「有記合」看到的、在歷史建築內的社區空間。

這場由私人業主做保育、將歷史文物與社區連結的計劃,會帶來一場怎樣的改變?

不少街坊以為已結業了近40年的燒臘店「復活」?(任葆穎攝)

上環人的Anchor

「無上環人會未見過『佢』!」One Bite Social共同創辦人梅詩華(Sarah)帶點興奮說。在皇后大道西壹號,行人路豎立兩條水磨石廊柱,白底綠字寫有「聘禮金豬臘味總匯」及「金華茶腿南安臘鴨」的廣告字句,輪廓分明的北魏書體均出自區建公之手。這座糅合華洋特色的戰前老建築有近百年歷史。「有記合」的建築用料和結構與第一代唐樓有明顯差別,古蹟辦記錄亦顯示業主於1926年開始繳納差餉,因此估計落成年份為1913年至1926年之間。

字體棕紅的「有記合臘味家」招牌懸在高處,至今仍未被拆卸,成為上環老街坊的集體回憶。Sarah憶述,就在接受訪問的前數天,有一對夫婦拿著燒味飯走進來用膳,說「仲以為呢度有燒味食!」工作人員們耐心解釋這幢樓的故事,店內亦掛有介紹歷史的展示板。「有記合」自80年代結業,地鋪曾經做過菜檔、OK便利店等等,新業主購入唐樓後再變成現時的社區空間。不少老街坊得悉唐樓獲保育的消息後,紛紛露出笑靨。

店內掛有介紹歷史的展示板,由於網上資料不多,有市民及專家向他們糾正內容。

老建築是共同記憶的載體,有些老街坊到訪「壹合」時,均向工作人員們娓娓道來分享他們親歷的上環故事。「我以前幫襯過呢個叉燒㗎!」、「以前水坑口街好旺、好多鋪頭,我就住喺嗰頭!」老街坊們你一言我一語,帶年輕的工作人員們回到上世紀的上環。

「壹合」成員們為了回應這幢唐樓的歷史,特意在今次場地舉辦水磨石工作坊,製作水磨石筆座,「雖然香港好多地方都有水磨石,但一個地方有一條廊柱又有雕刻,其實好難見到。」筆座寫有「賣靚嘢」的字句,正正對應門口右邊廊柱的雕刻。有趣的是,參與工作坊大多是年輕一輩,而今次工作坊導師也是數年前協助復修水磨石廊柱的年青人。在此修補的職人與下一代直接交流,這幢百年戰前唐樓頓時變了一個載體,讓歷史得以鮮活地傳承。

水磨石筆座

釋放唐樓空間予公眾 下一個計劃:畀清潔工坐

Sarah說,「有記合」的歷史價值使他們的社區活動籌備得更為順遂,與社區連結更為緊密。他們在疫情前曾在蒲窩舊香港仔警署的二級歷史建築內策劃社區空間,不過地址相對不便利,人流較少。今次「有記合」則置於地鋪,不同時段有不同年齡層的人經過,戰前唐樓的歷史容易打開話匣子,吸引跨界別、年齡層的街坊參與。

「我真的能夠免費享用這個空間嗎?」不少街坊在門前卻步,滿臉疑惑地問。店員們總是把社區空間的經營理念強調好幾次,他們才會甘心信服。Stephanie認為,香港公共空間不足,而「壹合」只是實驗計劃,希望讓大眾思考何謂公共空間,「係咪一定要政府嗰啲公園先叫公共空間?定係有所謂嘅第三空間?」「壹合」的另一個目標,是希望讓這些小型組織「無負擔」使用場地、嘗試不同計劃,例如明愛勞動友善計劃,空間每日下午都會劃定予清潔工人進來休息。

「壹合」與鄰近的空間與書店合作。

自己唐樓 自己保育?

提到開放予社區用途的歷史建築物,離不開市建局管理的上海街168、太子道西唐樓群等由政府推動的活化保育項目。有別於此,「有記合」是少數由私人業主做保育,再開放予社區組織共用的歷史建築。

很多街坊途經「壹合」時,不禁上前問店員:業主真的不會拆卸這幢唐樓嗎?對於Stephanie而言,她也無法相信業主私人保育並開放予非牟利活動這回事,「真係太美好。」

她形容「有記合」的保育得宜由很多因素串連而成,也依靠不少「運氣」,「咁啱有記合一直都無賣,賣嘅時候就搵到個咁好嘅人……去Maintain(維修)呢幢樓其實都好貴,又要搵師傅復修,搵師傅又好難,因為無人入行,每一個關卡都係要解決,如果唔係就算佢幾有心,其實都未必有能力做到。」

「壹合」團隊舉辦水磨石筆座工作坊,筆座寫有「賣靚嘢」的字句,正正對應門口右邊廊柱的雕刻。

業主當時聯同另一位從事文物復修的建築師,成立了Lion Rock Heritage Foundation活在山下基金,是香港第一個私人保育發展基金。「壹合」團隊在機緣巧合下認識業主,業主免費租借場地予「壹合」策劃社區空間,為期一個月。

Stephanie指出,現時很多歷史建築由私人業主擁有,但她認為著眼點在於如何鼓勵私人業主好好保存這些別具意義的歷史建築,「佢哋會唔會睇長遠啲,唔一定要淨係賺個租金呢?或者租金與社區關係,會唔會有個平衡?」透過不同社區組織合作,她都希望能夠替業主找下一任租客,回饋社會的同時亦能解決租金問題。

壹合 Project House

城市第三空間的協作性社區營造實驗

開放日子:7月29日-9月3日

開放時間:早上11時至晚上9時

地址:皇后大道西壹號

  1. 原黃飛鴻徒孫陳漢宗半世紀授洪拳根據地 彌敦道729唐樓空出一個「武林」 意大利徒弟著書記錄唐樓情
  2. 推倒唐樓 —— 在追求KPI的新香港 戰前唐樓靠自發保育
  3. 拆解唐樓保育難——文物建築保育顧問揭「歷史維修資助計劃」無宣傳 程序冗長 拖死業主
  4. 80年代臘味店復活? 「有記合」戰前唐樓開放一個月 開闢公共空間想像
返回

「濃姐石磨腸粉」最後倒數  4年逆市經營 店主:要認輸才有贏的機會

繼續

那些年黃耀明、葉劉淑儀在同一大氣電波下 梁兆輝:《自己人》化整為零 同志平權以後靠「自己人」

最新

【聾人求診記】疫情間我患上驚恐症、患癌

鍾志強慘劇揭示聾人在醫院應診與住院的溝通問題,當中醫院手語傳譯服務安排、家人陪診的角色、視像傳譯的必要性均需要更多討論。《誌 HK Feature》找到曾患情緒病的聾人,兩位受訪者均透過手語傳譯員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