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傷亡權益會統計3年67工友猝死  新立法會「過勞死」零討論

蕭倩文表示,2016年政府曾做過「過勞死」的研究後,便沒有再做討論。

農曆新年之後,短短3星期本港發生3宗工人在工作期間死亡的事件。

2月20日,位於啟德「澐璟」住宅地盤發生工業意外,據勞工處助理處長溫治平指出,一名女工在19樓的外牆棚架進行金屬鋁版及玻璃安裝工作期間,連同一幅約15米乘8米的竹棚架,從19樓倒塌至地面,當時有4名工友經過,被棚架壓中。被壓中的兩名54歲及68歲女工傷重不治,其餘3人受傷。勞工處向地盤發出暫時停工通知書,停止相關承建商利用地盤內的竹棚架工作,正在調查出事原因。

另一則發生在3月2日凌晨,有地盤職員於屯門稔灣路「新界西堆填區擴建工程」地盤發現 一名64歲男工友暈倒,被送往醫院治理,其後證實不治。經警方初步調查指出,男工友於前一天(3月1日)下午5時半已在地盤暈倒,但未知是否在工作期間暈倒,期間一直無人發現。

上周周二(5日),一名54歲紮鐵男工在沙田惜食堂食品製作中心地盤工作,喝水時不適暈倒,送院搶救後證實不治。據《明報》報道指出,死者子女在內地生活,在港並無親戚,兒子表示父親生前身體無大礙,亦甚少吸煙;女兒則指出父親會在假期回到內地,但在加入此地盤工作後感吃力。涉事公司惜食堂表示對工人不幸離世深表哀悼,會繼續了解及跟進,並提供協助。

誌製圖

2016年政府曾承諾討論「過勞死」

據工業傷亡權益會統計,3年間有67年猝死,是在職死亡的統計中最高。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表示,調查結果是透過在職猝死的新聞作統計,蕭強調據政府統計的在職猝死數字,死者數目比他們統計的多出數倍。

據政府於2021年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包含2013年至2018年首三季的在職「非因意外死亡」的死亡數字。報告顯示,2014年、2016與2017年「非因意外死亡」的在職死亡超過100宗,當中「專業及商用服務」的職業是眾多職業中最多,6年間達130人,比建造業的91人更多。

《誌》統計過去兩年立法會勞工代表有關勞工的發言次數。(誌製圖)

蕭倩文指出,「過勞死」立法遙遙無期,以今日的法例3年間在職猝死的67名工友是不會被列入「工傷」,他們只能透過家屬提出超時工作的證據與健康證明文件,循法律程序跟保險公司要求賠償,「我們這麼多年來累積猝死的個案,基本上沒有一宗可以成功在法庭上拿到賠償。」

縱使日本、台灣與南韓均為「過勞死」法例,但香港目前仍沒有就「過勞死」立法有任何討論。蕭倩文指,2016年前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曾委託職安局就「過勞死」做研究,報告最後的結論是縱使香港有超時工作情況,但勞工突然死亡或涉疾病因素,與工作未必有直接關係。其時張建宗曾指本港對「過勞死」沒有定義,但承諾政府會研究,惟立法會之後再沒有討論。蕭倩文表示今日「過勞死」的數字沒有減少,更有年輕化的趨勢,目前立法會仍然沒有議員提及「過勞死」是令一眾勞工失望的。

返回

【生還者】旺角鴻光商場 — Figure界弄潮兒 看盡潮起潮落時

繼續

曾翠珊的「冬未來」—— 記錄無法如常的太平清醮 在未知探索回家之路

最新

【聾人求診記】疫情間我患上驚恐症、患癌

鍾志強慘劇揭示聾人在醫院應診與住院的溝通問題,當中醫院手語傳譯服務安排、家人陪診的角色、視像傳譯的必要性均需要更多討論。《誌 HK Feature》找到曾患情緒病的聾人,兩位受訪者均透過手語傳譯員向記